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戴南诞生“高端制造”项目

2017-08-03 08:53:25

本报讯(记者 顾日升 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肖良军 王玉琴)一种可应用在核电、石化、火电、军工等领域的大口径厚壁高温合金无缝管,其制备项目在戴南镇的江苏星火特钢有限公司诞生。该项目名称是“基于空心电渣技术的大口径厚壁高温合金管材研发及产业化”,是国内首次采用先进的空心电渣重熔技术制备大口径厚壁高温合金电渣管坯及无缝管材。去年9月,该项目中试成功;今年7月,被公布为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

该项目技术是利用电流通过液态熔渣产生电阻热加热和精炼金属的一种特种熔炼方法,此技术是在初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纯合金,获得高质量、组织均匀致密的空心锭。

空心电渣重熔工艺,从管坯到管材一步到位,即经热锻造一次成型,生产过程没有废料且显著提高材料性能。而传统工艺则采用实心锭+冲孔等多道工序,其缺陷不仅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且多次加热,多工序变形,容易改变钢锭内部组织结构,影响产品质量,还难于加工超大型锻件,不易保证产品材质的均匀性。使用新工艺制备管坯实施大型筒体锻件的生产,是一种生产大型筒体锻件的有效途径。试验表明,运用空心电渣重熔工艺实施大型筒形锻件生产,可节约材料费15%、加热费50%、锻造费30%。高温合金材料非常昂贵,每吨十几万元到数十万元。

该项目由东北大学教授姜周华主持并担任技术负责人。姜周华是我国特殊钢领域的著名专家、学科带头人,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是中国首位获“IEC1906”国际大奖的专家,拥有6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2015年9月,星火公司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任姜周华为站长。自此,姜周华便带技术团队入驻公司,实施项目的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目前,项目已获得3项授权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姜周华介绍,上世纪70年代,国外在实验室内开始电渣重熔管坯技术的开发,抽锭的速度和金属液面的位置难于控制。另外,管坯的长度也受到芯棒长度的限制,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电极制作较为复杂,但其产品质量保持着电渣产品特性,生产成本相对于锻造镗孔法等要低得多。我国的特厚壁、大口径高温合金管材,大多源自国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制约了我国重点装备的发展。

星火公司项目的成功,解决了我国亟待掌握先进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制备高温合金厚壁无缝管坯和管材的技术问题,打破多年来发达国家在此领域的技术垄断。项目产品对650℃和700℃等级A-USC电站用高温管道和管材制备技术,以及石油化工、海洋工程与装备、油气开采、核电装备、燃气轮机、环保装备等相关产业上游的产品设计和下游的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带动性,可打破相关产品的技术瓶颈,促进高品质、高附加值、低成本的高端高温合金和特殊钢管坯及管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国家重点装备、重大工程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

目前,该项目正在星火公司的精炼车间紧锣密鼓地建设。在星火公司现有设备基础上,项目需投资6000万元,添置10+8吨多功能空心电渣炉及其配套设备,用来实现项目的产业化。项目将于10月底建成投产,达产后可以形成特厚合金管坯材料及其相关制品年产量1000吨,产值2亿多元。届时,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复制生产线。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