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码头子

2017-08-04 08:04:23

□罗有高

小桥、流水、人家,似乎描述的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水做的地方。河流或瘦或胖,到处纵横交错。村庄或大或小,依水而立,傍水而生,氤氲在雾气腾腾的水边,冷落暗淡,又不乏清新幽静。

码头子,乡下人叫着水码头,依水傍河,零星地散落在庄子的河边。木头的、砖头的、石头的,大大小小,奇巧古朴,形形色色,姿态万千。

沿河傍水依地形挖几级台阶,再垫几块砖头,叫“土码头”,俗称“水踏子”,简陋,但朴实,很平稳,涨水退水皆不影响。也有从苏南回来的人家,带几块石头放在河边作码头子的,叫“石码头”,很少。一般人家就是在河边钉两根树桩,上面放块板或几杆拼合的树棍子,延伸到碧波粼粼的水中央,叫“码头跳”。高级的是砖头水泥浇筑的,叫“水泥码头”,很开阔,都是公家建造的。也有用旧水泥船改造的趸船,称“浮码头”,这个有点时尚。比较古老的是青石板码头,几排暗桩抬起,青砖镶边,缝隙周围苔痕斑驳,见证了岁月沧桑,历经了世事变迁,显现了村庄的历史。

静静地躺在水边的码头,是河的港湾,是河流的眼睛,是乡村生活的标志。无舟不行的年代,船舶停泊在这里,避风浪,躲水流,装货卸物,人客上下,很便利。千百年来,它为人们生活生产默默地奉献着。

野藤般乱缠的河流,有了大大小小的码头,就有了乡村的舞台,生动起来、斑斓起来。在晨曦里,四周一片的静谧,码头上有了自己的动静,很熟悉的撩水声,“啪啪啪”的槌棒声,清脆而响亮,伴随着“菜市口”小贩船的吆喝声,在寂静的天空里飘荡,吵醒了乡村。渐渐地,男女老少齐上阵,挑水、淘米、浣衣……一阵欢声笑语,一片骚动喧哗。在暮霭里,傍晚的云气开始悄悄降临,村庄惺惺作态,懒洋洋、多情地睁开眼睛。伴随着袅袅炊烟,大人们撑来仓满的船只,五颜六色的小鱼小虾也会不约而至,追逐嬉戏,孩童们各自带着木桶、门板,在“天然浴场”洗澡、嬉水,击水声、欢笑声、尖叫声,一片喧哗,煞是热闹。在凉爽、清澈的河水中,忘记了时间……都得大人三喊四催,才怏怏不乐地被叫唤回家去。

迎亲船来了!码头上非常热闹,喜气洋洋:爆竹声声迎新娘,锣鼓喧天乐新郎,男女老少笑哈哈,恭贺恭贺发烟糖。河水清且涟漪,一片热闹、欢乐的场景,村庄变得喜庆而甜美。

“三世修个城脚根,前世修个水码头。”码头子,水乡人家多么美好的向往啊!曾经见证了多少岁月沧桑,留下了许多趣事佳话。世事变迁,虽然当年的风采渐去,留给人们的记忆总是弥足珍贵。

曲折、幽深、斑驳的小巷尽头,小小的码头子还在这里。隔水相望,红红的太阳轻轻地抬起了整个村落,白白的月亮写满了河面,简单重复,还是那样的安详。

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