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炜伟:身残志更坚 创业为乡亲
董炜伟,38岁,出生在一个双职工家庭。周岁的一场高热,让他落下了双下肢残疾的后遗症。每当看见邻家小孩穿着花裙子,像只蝴蝶飞来飞去,他都特别羡慕,而他却只能在父母的拖带下四处求医。为了把他的腿治好,家人不惜任何代价。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体质弱,经常生病,加上身体残疾,上学期间他都是父母接送。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学业维持到了中学,最终还是辍学在家。24岁那年,他的父母在开发区征了地,兴建了厂房,特地为他选择了个行业,开办服装厂。在招收员工时,他优先招收和他一样的残疾工人,让他们参加培训,使他们也能和健康人一样,自食其力。但是,因为服装加工业是手工业,综合管理难度大,为了赶单子,经常加班到深夜,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到2005年底,他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忍痛停业。那段时间,他很失落,不知未来的路在哪里。他开始思索人生,应该怎么活下去?
2006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媒体上看到,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急剧上升,很多老人生活孤独,独居老人无人照顾。他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征得家人同意后将自家房子改造,学习养老护理知识,申办养老院。2006年重阳节,“幸福老年公寓”正式开业了。
入住老人都是80岁左右,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因为来的职工都是刚学习,对护理知识不了解,所以他要亲力亲为去为老人们服务,并且教导员工们每天早上六点以前,要到需护理的老人房间,巡视老人们的情况,帮助他们清理大小便、换尿裤,并帮他们起床、洗漱,给他们喂饭。老人子女大多不在身边,心情常会郁闷,他随时观察他们的心情,和他们聊天,帮他们开解心中的郁结。他们也会为一个馒头或一块糖,而争得不可开交。这时,他又当起了“调解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公寓的住房等条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2016年在民政局的要求下,他又花了150万元对公寓加以改造,公寓面貌焕然一新。硬件条件上去了,他又着力培训员工,更深、更细地做好管理及服务工作。通过内部管理的重新整合,服务的提升,再加上新养老理念成功运行,他已经找到了一条前进的光明大道,努力做成我市养老服务事业上的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