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稻 种
□陈明干
清明浸种,谷雨下秧。在清明与谷雨之间,还有一件农事——育稻种。
那时,生产队栽插的水稻有双季稻、早中稻和晚稻。双季稻、早中稻的栽插时间早,加之气温低,所以对这些稻种要催芽育种。
育种,先要浸种。将精选、晒干后的稻种放在大缸里,倒入足够的清水,浸泡三天三夜,待稻种吸足了水分,就可以捞起,进行催芽育种了。联产到劳后,一家一户种的面积小,村民就将杂交“南优”稻种放入蛇皮袋,吊在河里浸,也是三天三夜。
生产队育种,由专门的有经验的人员负责。在仓库里的空地上,育种人先用稻摺子围成一个大圆圈,在圆圈内铺一层湿了水的穰草,在穰草上再放一层草包或旧稻摺,然后就将过了温水的稻种铺摊在上面。抹平稻种后,再在稻种上面盖一层湿穰草。有的还用刚割来的青草覆盖,以达到加快增温的效果。穰草或青草上面再覆盖一层塑料布。
这时候的稻种,如同冬天里的小孩,钻进了被窝。
平时,晒干水分的稻粒,无声无息,如冬眠了一般。泡足了水分,又裹在这温暖、湿润的草窝里,它们会复苏,并蠢蠢欲动。
开始的第一天,稻种毫无动静,仍在迷迷糊糊中。次日下午,育种人每过一会儿就会将手伸进草窝的稻种里,感受一下温度。稻种里的温度没有变化,他会紧张;稻种里的温度上升了,他更会紧张。温度没有变化,说明稻种还没有反应,前期的工作没有效果,需再用温水过种加温,促进稻种苏醒;稻种温度上升了,说明稻种苏醒了,此时要防止烧苗。你千万别小看这些酣睡在草窝里乖巧的稻种,一旦集体苏醒,粒粒发芽,稍不注意,它们身体内的热量会集中喷发。到时,草窝里热气腾腾,温度会高达七八十度,此时就为时已晚,大部分发芽的稻种会被烧伤,不能再使用,需要重新浸种、育种。只有让草窝里稻种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暖手的程度(35度左右),稻种才安全。
此时的育种人,如履薄冰,每时每刻都不会离开仓库,连夜里睡觉都在稻摺旁边。无论白昼,他每过一会儿就起身,将手伸进稻种体验温度,丝毫不敢大意。要是烧伤了稻种,损失了几百斤稻种是小事,更重要的,会耽误上百亩的秧苗栽插,影响水稻的总产量呢!
育种过程中,育种人感觉稻摺中间的温度渐渐升高了,他会将中间的稻种转移到稻摺边上,将边上的稻种转移到稻摺中间,这样会平衡草窝里的温度,也会使稻种的发芽率保持整体平衡。
庆幸的是,三天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稻种都会破壳露白,开始发芽。没有露白的,也会迎头赶上。育种人的一颗心才算放下,眉头也舒展开来。此时,如释重负的育种人铺开更多的草包,像接手新生儿一样,将露出白芽的稻种小心翼翼地散铺在上面,乡民叫“冷种”。让温室里的稻种适应一下外面的环境,明天,乡民们将会把这些新生儿送到他们的生长地——秧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