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物以游心

■/杏 仁
DJ是我看着长大的女孩。伤风发热,一直都是我看。小时候特爱哭,我喜欢。爱哭的孩子是感情充沛的。
一眨眼,DJ长大了,名校强化班读物理、读研。我以她为骄傲,想送一幅字给她。写什么呢?写幅“格物致知”行不?
我回想起自己读中学时,物理老师是一位名师,教出过后来得到美国总统奖的学生。可是,纵然有名师指导,我就是不开窍。
明朝的王阳明,大概物理也学得很糟。有一天,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苦思冥想了七天七夜,结果就像我们“作文作文作得头疼”一样,王阳明“格”得非常痛苦,得了一场大病,一无所获,铩羽而归。他得出结论:格身外物,徒劳无功,真正的道理,存在于人的内心。舍内而求外,无异于南辕北辙。
大物理学家丁肇中扼腕长叹:王阳明这么做是行不通的。要想“格”竹子,就要栽种它,研究它生长的过程,把叶片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哪里能得到知识呢。
我相信DJ懂得这个道理,凭她超凡的智慧,一定能够“格”出“知”来。可是我心疼她,“格”的时候,少不了一路艰辛。
我想对她说,“无用之学”也是有益处的。特别是莫忘打开艺术之门。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会点燃激情,激发灵感,催生奇迹,塑造完美的人生。
《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庄子说:“乘物以游心。”任物以感知事物,假物而为已所用,乘物而超然物外,这是不同的人生境界。
如果能够远物累,近自然,不忘初心,“游心于物之初”,就可以“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获得更多的幸福。如果能够“物物而不物于物”,避免“心为物役”、忘躯徇物、粘滞于物、做“物”的奴隶,就可以敞开胸襟,放飞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格物致知”一挥而就。再送她这方印:“乘物以游心”!
祝福她,乘上知识的翅膀,让心灵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