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爱,为了未来

黛青色的砖瓦,光滑的台阶,砖缝之间冒出的野草,还有在太阳下茂盛而油亮的金桂。隔着父子科第的牌坊,隔着那几个读书的“小人儿”,书屋静静地伫立在喧闹之外,伫立在时光之外。她如此安静,静得只听见树叶与微风之间的轻吟,静得只听见手指与书页之间的低语。
她曾经是孤独的,像一个清冷的美人儿被遗忘在闺阁。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她,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她,她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悄无声息地缓缓绽放着自己的美。
□郭亚群
1
漫长而短暂的暑假在难见的高温中过去了,7月1日到8月27日,8所学校,116位老师,书屋、老师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了整整58天。
2015年10月18日,书屋正式对外开放,从每周日上午半天到每周末全天开放,从暑假开放40天到开放58天,从几十名义工老师到几百名义工老师,书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起初,义工团队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组成,面对近两个月的暑假,让义工老师在工作日来书屋值班是不现实的,而整个暑期只开放几个周末,对于环境清雅、书品精致的书屋来说,又是暴殄天物了。“在教师队伍中招募义工老师”——这个想法来自二实小的张海涛老师。可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在有偿家教数次被曝光的教师群体中,真的有人愿意不收取分毫报酬来这个小小的书屋为孩子们无偿服务吗?
出乎我的意料,义工招募令发放后,很快就收到城区各个学校的反馈,报名的老师逾50人。有了教师义工队伍,就可以着手下一步的暑期开放。因为书屋的一切工作还在摸索中,我们小心翼翼地在2016年的暑期中开放了40天。除了阴雨天,每天都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书屋纳凉读书,甚至有些成为了书屋的半个义工,他们带着孩子看书的同时还会帮忙整理书屋的书籍。
40天的暑期开放是短暂的,平时每周日半天的开放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很多人都在建议延长开放时间。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义工队伍还需要不断地扩大。我们依然把目标投向了工作时间固定、值班人员方便调整的庞大的教师群体。从暑期的短暂义工到长期义工,越来越多的教师进入到了义工的大部队。今年的6月进行了第三次教师义工招募,从各个学校的义工负责人碰头会到义工招募完成只花了短短两天的时间。为了平衡各个学校的人员数量,每个学校都有既定的名额。有些学校从招募通知发出到人员招满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其间甚至还有我的同学发来信息问我能不能加一个名额,因为她在上课,等她看到通知的时候居然名额已经满了。
我们在群里兴高采烈地交流着各个学校义工招募的神速,他们不会知道,当时,隔着手机屏幕的我,内心的感动几乎是喷涌的。
2
“非洲南部有个原始部落叫布希曼,那里的人把故事比作风,他们相信故事来自远方,一定带着远方的信息,带来远方的种子,带来远方的歌声……”
在这里,孩子们从《海洋奇缘》里看到了莫伊娜的坚韧,从《驴小弟变石头》里读懂了家庭的力量,从《坚定的锡兵》中看到了安徒生恢宏的想象力,从《三重溪水坝冒险记》懂得了人生的旅途中每时每刻可能都在冒险,我们需要用勇气智慧去接受每一次挑战。
“相信有很多同学都喜欢读绘本。一本绘本给小学生读,如果我们只读文字部分,大概一天能读几十本。我的孩子也是如此,一本绘本一会儿读完,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读了文字,浏览了图片。其实图画里也隐藏了很多很多的话,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和发现……”
在这里,孩子们深入地读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知道了小说告诉了我们黑人在人格上不仅不比白人差,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白人。小说意在表明废除蓄奴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这里,孩子们重新读懂了绘本,知道了绘本中颜色的运用,物品的摆布,每一个细节都是在告诉我们故事里的秘密。
除了开放书屋让市民免费阅读书籍外,书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名师讲坛”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支持。做过教师的人应该都知道一堂课40分钟,备课有时候需要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而一堂公开课备课的时间则更长。在书屋一场讲座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需要提前拟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定几个小标题,除了撰写讲稿,还需要根据讲稿制作PPT,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
可是还是有教师愿意在工作之外,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书屋为孩子们免费带来精神大餐。第二实验小学冷玉斌老师的《听,故事在唱歌》、景范学校的陈志峰老师《故事里的秘密》吸引着各个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每一次活动,书屋里所有的凳子、椅子全部用上依然无法满足全部的观众,很多人站在靠门的位置认真地听完两个小时的讲座。
今年的暑假,第二实验小学的课外活动、市供电局的亲子读书主题活动都来到了广场书屋,冷玉斌老师更是在自己报考职称的同时挤出时间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初秋声里读少年——《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赏读会”,和老师们、学生们一起交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的阅读感想。
期间有很多老师都表示愿意无偿为孩子们做专题讲座,甚至有老师当场就约定了时间。其中有很多是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的名字在教师队伍中如雷贯耳。
3
有人问过我,在工作室的工作有额外的报酬吧?我回答,没有。
从毕飞宇工作室正式启动以来,不管是参加小说沙龙的名家、大家,还是广场书屋的义工老师,以及工作室内的工作人员,参与的所有人没有拿过一分的报酬。
也许有人会问,那有什么意思?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有意思?什么才是有意思的?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生命中那些让我们真正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是些什么呢?父母安慰的眼神、孩子天真的笑容、爱人体贴的问候、朋友真心的祝福。这些东西“有用”吗?生活中让我们觉得满足的往往都是一些“无用的东西”。而这些让我们满足的“无用的东西”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爱。
依然记得大学里的那次主题班会——“你为什么而活?”当时我的观点是——为了爱。人生来都是受苦的,除了短暂的童年,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蜕变,需要经历疼痛的挣扎。学业的繁重、工作的压力、家庭琐事的繁杂,让我们无时不刻不在“苦”中度过,是什么让我们依然相信美好,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期待?是爱!亲人之间的爱、爱人之间的爱、友人之间的爱,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爱。只有爱才能让人得到心灵的滋养,才能让我们的精神永远存活。
书屋每一次开放,值班的义工老师都会在群里拍照分享书屋的情况,几天阴雨天过后还会有老师提醒之后的义工老师带上防蚊用品,群里每天都会热热闹闹的。手机是冰冷的,屏幕里的文字却是温暖的。也许我们互相并不完全认识,可是,在群里俨然是一家人。这里没有客人,每个人都是书屋的主人,书屋成了所有人的另一个家。
我们的工作真的没有报酬吗?呵,其实,我们得到的报酬是无价的。
因为有了爱,因为有了未来。

初秋声里读少年——《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赏读会。

图1、2、3:教师义工在群中分享的书屋照片。
图4:第二实验小学在广场书屋举行“缕缕书香伴清凉”读书交流会。
图5:暑期义工负责人碰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