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百名干部当上“马路长”
一台挖掘机将破损的路面挖开,清除掉坑里的混凝土,随后放入扎好的钢筋片,为重新浇筑路面做好准备……这是9月5日记者在戴南镇人民路提档升级工程看到的一个现场。
全长2.89公里的人民路,是戴南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为提升城市形象,方便老百姓生产生活,镇党委、政府在多方征求各界意见的前提下,在原有路基上实施“白改黑”工程。正在现场监督施工的镇规划建设局监察中队队长、工程办负责人潘金云告诉我们,目前正在实施板块维修、平侧石更换安装等铺设沥青前的相关工程。
潘金云说,由于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所以他们经常夜间施工。10天前,由于路灯突然停电,他们立即买来手电筒、借来“头灯”照明,保证了工程施工。这是戴南镇“大走访”后“大落实”的一个缩影。
戴南镇建成区为1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近15万人,有近千家不锈钢制品企业。由于重型车辆较多,小车的增长也较快,道路破损十分严重,成为“大走访”中老百姓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
镇党委、政府派出专人,对道路逐条勘查,制定整体维修、升级方案,对16公里的道路逐步实施提档升级。镇里派出近百名镇、单位部门干部,到一线指挥协调相关事宜,被老百姓称之为“马路长”。市委常委、市政协主席、戴南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沙顺喜要求大家,干出戴南的精神、形象、品质、速度,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长1.98公里的兴达大道两侧,云集了近百家企业。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目前,该路北段1.14公里已完成铺设沥青前的工程,将在10月底前通车。848米的二期工程基槽已经建设完毕,第一层灰土层即将施工。镇司法所副所长、现场工程办王小军告诉记者,工程启动后,他们坚守施工现场,做到有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工程顺利。
迎宾大道是戴南镇连接S352对外通道,路宽40米。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有群众建议,加强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既提升戴南对外形象,又让老百姓休闲有个好去处。镇党委、政府采纳群众意见,建设一个与道路相得益彰的“百姓大公园。”为了拓宽当地老百姓的眼界,分管此项工程的镇领导组织130位农民前往“兴化第一路、全省最美路”英武大道参观。目前该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土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在护国路、同心路改造工程,所到之处都有“马路长”在现场督查。
戴南镇规划建设局局长何应智介绍,全长9.5公里的园区大道提档升级工程,已进入勘查、设计阶段,将在10月份施工。建成后将成为戴南最长、最美的路。
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玉琴 宋桂林

人民路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