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经方治耳鼻喉科疾病
■/程康明 夏永国 程 雯
一、返流性咽炎,苦辛通降,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
例:孙某,男,45岁,2012年5月4日诊。患者咽部异物阻塞感一年多,曾经多家医院作电子喉镜、胃镜检查,诊为“慢性咽炎”“浅表性胃炎”并长期服用消炎药、慢咽舒宁、各类含片等药物均无明显效果。询得患者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但进食无碍,时有嗳气泛酸,食道烧灼感,口苦咽干不甚求饮。局部检查见咽粘膜充血,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舌正红苔薄黄微腻,脉弦。症属肝经火郁、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治取清肝泄热、和胃降逆、苦辛通降,半夏泻心合左金丸加减:
姜半夏10克,黄连3克,黄芩10克,吴萸3克,干姜3克,苏梗10克,陈皮7克,茯苓10克,郁金10克,大枣7枚。
2012年5月11日复诊:药服7剂,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好转,口苦咽干、泛酸嗳气亦改善。原方续服半月,诸症平悉。
按:半夏泻心汤本为小柴胡汤证因误下所致的痞证而设。痞者,寒热中阻,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今患者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胆火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口苦咽干,嗳气泛酸,咽中哽哽不利。方中黄连、黄芩苦降,清心火泄肝胆郁热;半夏、干姜、吴萸辛开散结以和阴;苏梗、郁金解郁和中;陈皮、茯苓、甘草理气化痰。全方寒热并用,苦泄辛开,上下疏通,咽中不适感自除。
二、耳闭、耳胀,寒热并用,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化裁
例:王某,男,53岁。2011年4月6日诊。自觉两耳闷塞发胀,有时嗡嗡作响半年。曾多次求诊于各级医院。经检查两侧外耳道通畅,鼓膜轻陷,微充血,运动可。声阻抗示B波。音叉试验:任内氏ac>bc(双),韦伯氏居中。纯音测听示双侧气导在500至2000hz间平缓下降30db。CT检查双侧中耳、乳突及各鼻窦均未见异常。经使用消炎药、扩张血管药、神经营养药等均未见明显效果。询得患者病初曾有感冒及情绪激动史,继则头昏两耳闭气闷胀,心烦气闷,口苦咽干,症属风中少阳之络,气机不畅。治宜疏解少阳,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2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葛根30克,党参15克,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7枚。
按: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味薄气升,功擅透表泄热,以疏解少阳半表之郁滞,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葛根清扬升发,既能发表散邪又能解肌舒经脉。川芎辛温升散,性善疏通,能上升头面,外达肌表,行血中之气。半夏、生姜辛散化痰散结,伍党参、甘草、大枣以扶正达邪 。同时姜、枣相配以调和营卫。全方寒热并调,攻补兼施,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气机,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行气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