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里话南瓜
□王 晓
这里要说的百草园,是我们中后山区的一个农庄。园主人孩提时为鲁迅的百草园着迷,不惑之后,打造了这么一处安放身心的所在。
百草园不大,现有面积不过百亩,随便往哪里一站,整个园子尽收眼底。因为园主人爱庄稼,善经营,不大的园子,分水稻荷花套种区、玉米花生采摘区、水果品尝区、各色蔬菜区等多个区域,品种丰富,生出辽阔之感。
我沿着红砖铺就的小路往园子腹地走。走过防腐木架设的景观桥,来到种植蔬菜的区域。这一片水系环绕的高地,大概有十来亩,全部长满各种蔬菜,适逢雨后,大片的绿色青翠养眼。更吸引人的,是小路边、水坡坎长着的数不过来的南瓜。它们这里一个那里一个,随性自由,落落大方,憨态可掬,既不躲也不藏。瓜藤瓜叶因干旱多时,枯得差不多了,想躲藏也躲藏不住。
这里的南瓜,何止大方,简直泼辣,它们任性地满河坎爬,不管不顾地丢下大大小小的瓜,那瓜有的离水面仅一线,成就水墨画一般的风景。
白石老人画过不少南瓜。他的南瓜灯笼大,色彩艳,色泽金黄。农村瓜果藤篱走进白石老人画中,是对平和务农生活的写照和向往。百草园主人从商海转战田园,在园子里种那么多南瓜,其心境与白石老人南瓜图多有契合。
乡下,南瓜不稀奇,品种也多。小时候,春天,母亲喜欢在猪圈后墙边点几粒南瓜种。靠近猪圈种南瓜,一为上肥容易,二为节省空间。刚开始闷头发芽长叶,一入夏,像睡醒了似的,来了精神,边上搭个矮矮的架子,它便一下子窜上猪圈屋顶,花在上面开,瓜在上面结,如盆如磨,我们叫它磨盘瓜。磨盘瓜青皮,有白斑,瓜瓤橙黄,可炒瓜丝,可红烧瓜块。炒瓜丝更好吃。
农田边边角角的荒地,常种牛腿瓜。顾名思义,那南瓜像牛腿,前端细长,末端膨大。牛腿瓜也是青皮,扛一个回家,要吃好几天。这种瓜肉粗,剁碎,拌香菇丁、白干丁,做饺子馅,很有味。
白石老人画的灯笼瓜,南瓜中多见。通体金黄,个头也大,憨憨拙拙的,很讨喜,也很好吃,最突出的口感是“面”,吃起来沙沙的,类似吃高邮咸鸭蛋黄的感觉。这种瓜连皮煮熟了,刮下瓜肉,与面粉、水调和,可做馒头、饺子皮,或者南瓜饼、南瓜丸子。瓜代菜的年岁这么吃,省粮食。这两年,人们讲究养生,南瓜粗纤维多果胶,不用农药不贪肥,实实在在是大众健康绿色食品,又受到青睐,还有越来越俏的势头。
说实话,小时候的记忆里,红烧这种灯笼南瓜,除了咸味无他,太寡淡。百草园从德国打工回来的大厨,也是光烧南瓜,那味道丰富多了,有了蒜香,点了麻油,香味有了层次,甜甜的,沙沙的,口感好多了。
百草园除了前面几种南瓜,更多的河坎边满处爬随便结的金丝南瓜,扬州农科所买的精选良种。这种南瓜孩子玩的小皮球大,未成熟时呈白色,熟了瓜色金黄。外形好看,口感绵糯,不像磨盘瓜、牛腿瓜,吃起来声势浩大,需要几家同吃,或者分几顿吃。金丝南瓜适合现代小家庭或者宴席点缀。大厨很有创新意识,我们将在别处吃的南瓜盅拍照给他,再来百草园吃饭,就尝到了南瓜银鱼蒸鸡蛋。碗盏大的金丝南瓜上口五分之一处切开,挖空,草鸡蛋和刚出水的高邮湖银鱼搅拌,放水,放盐,搅拌均匀后倒进瓜中,盖上那五分之一的瓜盖,蒸熟,瓜是器皿,又是食材,很好吃。
我在清凉的空气中行走,一边走一边数园子里的南瓜,几十个上百个是有的,看似枯焦的瓜藤像有魔力一般,还在不断开花、结瓜。这么多南瓜怎么吃得完?园主人豪爽地发通知:百草园所有南瓜都不卖,谁来园子玩,免费送。那还客气啥?赶紧地,来百草园摘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