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记住泾县

2017-09-15 08:14:07

□王慧骐

位于安徽东南部的泾县是一处了不起的地方。历史上它至少有过两大贡献。第一,它是驰名中外的宣纸出产地,因而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是它让所有书画家的梦想得以落地生根。第二,于中国革命它称得上一大功臣。泾县所辖的云岭被誉为“新四军的摇篮”,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移驻此地后的两年多里,部队规模迅速扩大,由两万人发展到了九万多人,而这些兵马无疑成了后来推翻蒋家王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曾几次去过泾县,不只在那儿为学画的女儿买过宣纸,还曾与友人几次凭吊新四军军部旧址;且驱车几十里,专程去了茂林,拜谒了皖南事变的发生地。设计师颇具凝重的构思——那面用赭黄色石块垒叠而成的纪念墙(石块堆出了事变发生日:41.1.7)和布满弹孔的一级级石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幅画面也是我一直未曾忘却的。那是2007年的春天,清明过后没几日。我们抵达云岭新四军礼堂所在地时,正赶上电视剧《叶挺将军》在此拍摄。那天所拍的场景是,叶挺率部凯旋归来,地方绅士和乡亲们置办宴席为将军洗尘。一大批群众演员,看模样就是当地的农民,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拍摄的空隙,我与乡人拉呱,了解到他们被找来拍摄,每人一天可获酬20元。老人们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这儿玩玩挺热闹,还能挣点外快。可拍摄的要求蛮高,一个镜头有时要反复拍好几次。由于参演人数多,队伍显得有点乱。剧组里举着个扩音喇叭的场记,来回奔走,时不时会对跟不上节拍的老人吆喝,甚至呵斥。

所以想起这些过往的旧事,盖因近期也是很偶然地听说了两个有关泾县人的故事。

一个是一位搞印刷的朋友对我说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他自己的生身母亲。他出生后的第13天,在县公路管理站工作的父亲突遭一场车祸而不幸丧生。此时母亲年仅31岁。他上面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姐姐是老大,也才6岁。面对四个都还不谙世事的娃儿,母亲的日子可想而知。他大约六七岁的时候,庄上有一家院子里种了两棵枣树,小孩子嘴馋,想吃,隔着墙老远地用小石块砸树上还没成熟的枣子。那家的主人知道了,便跑到他家门口来一次次地骂。他母亲先是都忍着,终于有一回拎了把劈柴刀,冲进那家院子,一边哭着一边死命砍那棵枣树,嘴里还狠狠地念着:我让你们吃枣子!旁边的人一个都不敢上来拉,树砍到一半,母亲自己没了力气,哭昏在了树下。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人敢来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了。后来这些年,老母亲跟着颇有些出息的老四(即我的这位朋友)在南京生活,帮他们把孩子带到了十几岁。老人家现已七十出头,但筋骨还好得很,说不久前带她去贵阳重庆玩,爬山、上码头,年轻人都赶不上她的速度。

再一个是不久前我在常州亲眼见到的。在天宁寺附近的一家饭店里,能说会道的老板娘讲她来自安徽泾县。1981年生,大女儿已14岁了。她20岁左右跟着姐姐姐夫去了上海,先是做各种小吃卖;后从别人手上盘来个饭店,开了有好几年。再后来转战常州,且还在此买了房和车,把户口也都上了。经营的这处饭店地势较好,前后快五年了。她说也没什么别的门道,就是两口子肯干。她嫁的男人虽有几分木讷,但人倒也聪明实诚,厅堂里八面周旋的事儿她来,后厨那一摊子由她男人顶着。手艺嘛说得过去,回头客也就挺多。她最骄傲的是二女儿,如今已10岁了。5岁时爱上游泳,被市里一位名教练看中而给予悉心调教。不久前全市的游泳全能赛,她拿了少年组冠军。那天在店里见到了这女孩,袅袅婷婷地从楼上下来,四肢修长,步子都显出韵律感。不过女儿能有这份成绩,当娘的也没少操心。每天放学后练游泳,基本都是由她陪着。老三是个儿子,也6岁了,长得胖乎乎的,见人一脸乐。当妈的对我们说,这个暑假每天都让他跟着二姐泡泳池了,可硬是没见他掉一点肉。说着朝我们开心地抛下一串笑。

——两则互无关联的个案,或已多少传递出了这一区域人群所具有的基本特质。虽然尚未彻底摆脱贫困,而老区人民一以贯之的淳朴善良、坚韧不拔,甚至忍辱负重,让他们的生命在种种逆境里绽放出奇特的芬芳。这一点很像传说中关于宣纸的由来,那有着柔软而结实的木纤维的青檀树,真的酷似我所见识的上述几位泾县人氏。

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