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花 鱼

2017-09-22 08:40:55

□罗有高

把鲤鱼叫做花鱼,是我家乡的方言。

鱼米之乡的里下河,鱼的种类甚是繁多,鲢、鲲、青、鳙、白、鲤、鳜、鳗,还有虾、蟹、鳖、龟、贝。我不知道,水乡人为什么对花鱼如此情有独钟。一提到鱼,第一反应就是花鱼,似乎没有了花鱼,就不能称之为水乡。看某人高兴或开心时,往往也会夸张地形容:“瞧,他那个快活的格式样儿,就像逮到一条大花鱼似的!”

“花鱼情结”,其实是乡人对鱼类图腾的崇拜。

自古以来,人们与鱼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的鱼类图腾中,鱼或鱼纹有多子、丰收和富有的象征。仰韶文化的彩绘最为丰富,基本标志是鱼纹和变体鱼纹。“人面鱼纹”彩陶,具有鲜明的图腾因子。《诗经》305篇集订其中记鱼类21篇,“众维鱼矣,实为丰年。旐维矣,室家溱溱”。《山海经》书中多处记载图腾鱼类,鱼的身子,能够乘着云雨上下于天,是人鱼合体的图腾神。喜爱、敬仰、崇拜的寓意,一种审美快感,一种膜拜心情,升成一种图腾,使人们享受国泰民安。

鲤鱼在中国是流传最广的吉祥物之一,涵蕴着勤劳、善良、坚贞、吉祥,鱼与余谐音,如若再加上个草木之葩的“花”字,机警聪明的花鱼儿,更有了“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的华贵神韵。在民间也视为“财神”。你看:鱼图年画和装饰物上,多是画的鲤鱼。“年年有余(鱼)”图,是莲花与鲤鱼组成,“双鱼富贵”图,是以两条鲤鱼与盛开的牡丹花组合,“吉庆有余(鱼)”等吉祥的花鱼雕琢,嘴边都长着十分明显的胡须,挺着白花花的大肚子,鲜活的花攒锦簇,每逢过节、婚嫁等喜庆之日,人们都会把鲤鱼作为祝贺赠送。最为庄重、虔敬的祭祀上,“六只眼”祭品中,花鱼占其二。因此,鱼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有着它不可动摇的地位。

图腾走向生活,又产生多少优美的传说。

最著名的要数“鱼跃龙门”神话传说故事。以鲤鱼、龙门和浪花相组合,“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奋发向上,功成名就。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剧《追鱼》,机灵可爱的鲤鱼精与才智过人的书生,一个充满浓情蜜意而又空灵、谐趣的仙凡爱情故事,是纯洁、自由的化身。

在一片神秘的水域里,里下河的花鱼摇头摆尾地游过来了,黝黑的脊背,那片淡红的云霞,露出银子似的腹部……故事和传说更美丽。

“花鱼坟的传说”,几个版本,内容相似,泰州、南通争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源由一个凄婉动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扳罾的王二小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饿晕了的白胡子白眉毛的老花子。王二小煮了小红豆饭喂他吃,老花子为感谢,告诉他:明天早上太阳升到一竹竿高的时候,有花鱼阵从这里经过,并再三嘱咐:一定要让三个阵头过后再扳罾。

第二天太阳升到一竹竿高,王二小果然发现了花鱼阵,在鱼阵最前头,有一条大花鱼格外引人注目。小伙子忘了昨天老花子的嘱咐,对准鱼阵领头的那个大花鱼,抡起一把九齿团叉……鱼被扒开了鱼肚子冒出了小红豆饭。王二小这下子明白了,这条大花鱼原来就是昨天变成老花子在他家要饭吃的花鱼精。鱼死不能复生,孽已作了,他难过地带着家人,忏悔地把这条老花鱼葬到庄东头的水边,并建了一座高高的坟冢。后来,人们便把当年花鱼阵游过的这块地方叫做花鱼港,把埋葬花鱼老人的坟墓叫做花鱼坟。每年清明节的前后几天,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花鱼,川流不息地来到花鱼坟前,洄游凭吊它们的祖先,只是再也不肯把时间和路线告诉人们。

卤汀河畔的陈堡镇也有“花鱼塘”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曾有条龙,在庄西河边龙尾一甩,扫出一片很深很深的水塘,特别出产“花鱼”,人们称为“花鱼塘”。碧水连天,芦苇摇曳,花鱼翻花,水鸟啁啾,那原生态的“花鱼风情”,确实令人陶醉。碧波荡漾的兴化大纵湖,虽然地方偏僻,可历史上却因为鲤鱼而出了不少名人。相传“二十四孝”中的王祥,为使病中的老父食到新鲜鲤鱼,卧冰求鲤,孝感动天,至今,湖畔仍存有王祥卧冰处的遗址,趣味传奇。郑板桥“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 一湖晓色通明,成为人们品尝水鲜的一种时髦吃法。“湖水煮湖鱼”已经化为当地人的口头禅。

里下河的“花鱼尾子”“花鱼垛子”“花鱼池”“戏鱼墩”“花鱼村”的传记,很多很多,这些传说和地名从何而来?皆因图腾的花鱼。

逮到大花鱼,真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

4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