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月饼,月亮

2017-09-29 08:58:06

□黄春文

树下的茅草房,陈旧不失温暖。院落不大,干净整洁。中秋节那天,奶奶乐呵呵的,颠着小脚走来走去,张罗着,为的是过节吃什么。母亲屋里屋外,忙忙碌碌。

那顿晚饭有好几个菜,蔬菜是自己家菜园里种的,上了桌的菜里有肉,油多,吃着比平日里更有滋味。撂下饭碗,我们几个孩子匆匆忙忙来到院子里,不一会儿,奶奶在院子中间放上一张桌子,摆上沙果、桃子、月饼。我们几个赶紧拿来小凳子,围坐在桌子旁,等着奶奶分月饼,那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美好时刻。奶奶进屋拿来月饼,伸手接过奶奶给的月饼。奶奶给每个孩子一块月饼,大人们一块月饼分着吃。一边吃月饼一边听奶奶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望着天上那轮明月,奶奶说,那是广寒宫,嫦娥就在那里,宫前的桂树下,还有一只活泼可爱的玉兔和一只动作笨拙的三条腿蟾蜍……不知不觉神话故事讲完了,月饼也吃没了。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中秋节再也不是按人数买月饼了。中秋节那天傍晚,吃过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奶奶仍不忘老规矩,叫我们在院子里放上桌子,再在桌子上放一大盘月饼,几种水果。奶奶还说,月饼、水果随便你们吃多少。奶奶上了年纪,她坐在椅子上垂着头,已经不能再讲关于月亮的传说了,不过关于月亮的传说我早已耳熟能详了。

当我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略带一缕忧伤,秋月分外光明,可它又是清冷的。月亮不仅有神话,还富有诗意,李白笔下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描写的对象: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月亮不仅是李白和苏轼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还是杜甫的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也是张之龄的月……

过中秋节月饼可以当饭吃,月饼的品种异彩纷呈,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等;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等,可是,现在过中秋反倒不盼望了,更不盼望吃月饼了。

过中秋,做哪几样菜呢,想来想去,平日里都吃过了,似乎没什么特别新鲜的,那就做几道喜欢的菜肴,算是庆祝节日。饭后,在茶桌上摆上几种月饼,不是说嘛:“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几种水果都是圆形的,圆形代表团圆、圆满,一家人平平安安。作为女主人要带头,我说,过节了,吃月饼吧,品尝几种不同味道的月饼,忽而想起小时候奶奶给的那块月饼,分外怀念。

记得那年中秋节过后,月饼的香味已经消退。我去奶奶那屋,奶奶颤微微地站起来,晃动身子摘下墙上挂着的篮子,拿出一块被包了好几层纸的月饼,我接过奶奶给的月饼,捧在手里,仔细看看。我说,月饼上还有图案啊?吃了一口,看到月饼里青色的和红色的丝,问奶奶,奶奶说叫青丝玫瑰,品味后,才明白以前的中秋,我是怎样的狼吞虎咽。如今慢慢咀嚼,才感觉到月饼的味道就是人间珍馐。

奶奶走了,多年来,每当过中秋节,吃月饼,都想起奶奶给的那块月饼。

当一轮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那皎洁的玉盘,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的心绪随月在云中漫步,飘悠悠回到故乡的小院,听奶奶讲古老的传说。

站在故乡的小院里看月亮,月亮就在小院的上空;我在山上望着月亮,月亮就在那座山上;站在河边看到月亮,月亮就在河里;我望着月亮,月亮也望着我……

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