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橘井泉香墨生花

2017-10-11 08:58:33

■/杏  仁

“橘井汲后绿,杏林种时红。此橘复何忧?年年领春风。”这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王世贞(1526-1590)的诗句。

“杏林”“橘井”是医界、良药的代名词。“橘井泉香”“龙盘橘井”与“杏林春暖”“虎守杏林”都是流传久远的岐黄故事。《神仙传》卷九《苏仙公》记载:汉代苏仙公修仙得道,仙去前告母亲:“明年天下疾疫,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患者恶寒发热,胸膈痞满,远近悉求治于其母,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此后,人们引此赞颂救人功绩,医生也借以明志。曾任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叶橘泉(1896-1989),其名盖典出于此。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的《橘颂》是咏橘的名篇,赞美橘树绿叶素荣,精色内白,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开咏物诗之先河。橘有四悦:味悦人口、色悦人目、气悦人鼻、誉悦人耳。“橘”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吉利。橘的皮、核、叶、络均可入药。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名陈皮,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本草纲目》),是一味理气、除燥、利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要药。外层红皮为橘红,内层白皮为橘白。橘红温燥之性更胜,长于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燥湿化痰。橘白长于和中化湿而无燥散之弊。橘络是橘瓤上的筋膜,通络化痰,顺气活血。橘核理气散结止痛,主入肝经,为治疗寒疝腹痛、睾丸肿胀痛专用药。橘叶长于行气疏肝,散结消肿,主治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还可用治肝胃气滞乳痈肿痛。常吃橘子,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老年咳嗽气喘、津液不足、消化不良、伤酒烦渴、慢性胃病等颇有裨益。

唐代元结(719-772)的诗《橘井》写道:“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楚水长泽,橘井流芳,古城兴化积淀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兴化市中医院自1957年建院至今,已整整一个甲子。我们默默祝福她的60岁生日,一代代的中医院人,用生花妙笔书写了一页页杏林传奇。我们缅怀已经故去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感恩离退休仍关心医院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

中医步入近代,一直被质疑,被边缘化,被否定,甚至叫嚣要废除、取消中医。60年风雨同舟,市中医院在三次迁址中经历着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一,中医院的前身中医联合诊所于1957年在东营街(现妇幼保健院处)正式成立,第一代中医院人,草创初期的筚路蓝缕、偏居一隅,需要多大的坚韧,才能走出异常艰难的困境!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说:“在地球上,没有一样东西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被一些人笑得死去活来。”中医院人不怕嘲笑、阻扰、打击。其二,1981年5月16日中医院搬迁至原县人民医院旧址,18日开诊,这一个飞跃,需要多大的意志,才能成为现实!成功取决于信任与信心!其三,我们永远铭记,2016年8月28日,晴空万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南亭路分院奠基隆重举行,市人民政府市长黄红旗主持仪式,省卫计委副主任、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市委书记李卫国要求紧扣省内一流、中西医结合、医养一体的现代化三级中医院的定位,全力打造全市经典工程、亮点工程和样板工程。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新一任领导班子正在带领全院员工共同书写浓墨重彩的一页:南亭路分院已于2017年9月20日正式开工,两年后将建成启用。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中医院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勤勉履职,提升内涵,砥砺前行,奋进跨越,燃烧激情,争先进位,变不可能为可能,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回报历届历任领导的支持和期许、智慧和心血,回报水乡百姓的信任和厚爱。

橘井漾,泉涌济苍生。志气凌霄名海宇,英华贯众唱新声。杏苑梦缤纷!

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