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灿烂的粉笔花
□王桂国
凡是做过乡村教师的人,都曾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困惑吧?繁杂、忙碌、艰辛、疲倦集于一身,一天天没完没了。每当见到表达此类感受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我总是感同身受。然而,当我读了诗人庞余亮的《乡村教师手记》后,内心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和谐与平静。那一刻,我的眼前春暖花开。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翻开俏皮十足的《乡村教师手记》,就像打开了学校的大门,小老师在和一群沾着泥巴缀着晶莹露珠的乡村少年斗智斗勇,共同成长。这所乡村学校没有围墙,充当围墙的都是苦楝、刺槐或梧桐等。泥操场,水泥黑板,一台水泥砌的简易乒乓球桌,铜钟系在榆树上,学校教师每天轮流着打钟。糖担子搁在校门口,等待着那些嘴巴淡出鸟来的馋嘴孩子们。在仅仅18岁的少年老师庞余亮那颗充满温爱的心里,其他老师看似顽劣的学生,于他,却是发光生辉的。在小老师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天使,永远是可亲可爱的。
鼓舞人心的《乡村教师手记》,我几乎爱不释手了,读了一遍又一遍,并写下了3000多字的读后感,发给了《中国教育报》。没想到报社编辑杜悦很快发来采用通知,还要我提供新书的封面。哪里有新书封面呢?2007年,我在天涯文学社区看到庞余亮的《乡村教师手记》,一口气读下来,感到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便自作主张地下载了,做了一本书。第一本书做好了,迫不及待地拿到班上让学生先睹为快,读了几个小故事,学生们便喜爱上了这本书。下课前50双小手疯狂地举起来,叽叽喳喳争抢着这本书,我分身乏术,马上答应他们回去“印书”,满足他们心愿人手一册。新书出来时,远远超过了50本,《乡村教师手记》做成了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12:30,在“聆听经典”一档节目里朗读《乡村教师手记》。《乡村教师手记》中的102个故事,一个个都是小不点,有的好看得像早晨的露珠,眼睛眨巴几下就看不见了。露珠是什么味道,当然是甜的。有的小不点,就像鼻尖上的汗珠,也是亮晶晶的,但伸出舌头舔一下,却有些咸涩的味道。翘首以盼的午间时光,成了我们学校师生心灵飞翔的时刻!好老师是和学生一起长大的。这本书,让平凡的校园生活充满了诗意。
我的书评《坚守一块冰》很快在《中国教育报》醒目的位置上发表出来。一时间很多朋友给我打电话,咨询我从哪里可以买到《乡村教师手记》。从我这里肯定淘不到这本书,怎么办呢?不肯罢休者跟我索要了《乡村教师手记》的电子书。与此同时,《乡村教师手记》相继被各大媒体、论坛转载,《乡村教师手记》的作者庞余亮一夜间成了网红。我还关注到,《乡村教师手记》入围首届中国网络文学节并斩获散文二等奖。
《乡村教师手记》不光教师喜爱读,孩子喜爱读,就是著名诗人孙昕晨聊到它也是啧啧称羡。在一次楚水笔会上,孙昕晨对我们说,庞余亮的《乡村教师手记》,简直是天才之作,让他羡慕死了。
三年前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庞余亮打来电话告诉我,《乡村教师手记》终于要出版了。当时有几分欣喜若狂,因为马上就可以见到真正的《乡村教师手记》了!庞余亮虽是著名作家,但为人低调,他向我征集书名。给孩子看嘛,《乡村教师手记》做书名有些太正统,想一个孩子喜爱的名字最好。我不辱使命,想了半天,写了几个题目发过去。
庞余亮在一个叫沙沟的老镇上教书,他用15年写《乡村教师手记》,难怪他说“《乡村教师手记》是我的前生”。可这本书不知为什么难于出笼?有时等不及了,我就打电话催他,书什么时候出来?庞余亮总是安慰我:不急!可是我能不急吗?我的书架上,有他的诗歌集、小说集、童话集,就差这本散文集了!
今年6月庞余亮打来电话,要我安排两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写一份推荐语。教孩子写推荐语,还是第一次听说,太有创意了!他知道《乡村教师手记》一直是我们学校的校本教材,要学生写一份五六十个字的推荐语,是再简单不过的事。7月,新书终于出来了!题目成了耐人寻味的《顽童驯师记》。封底有毕飞宇、黄蓓佳两位文学大咖的推荐语。
作家黄蓓佳说,《顽童驯师记》兴趣盎然地记录了一群顽童和一个小老师在共同成长中的斗智斗勇史,庞余亮写下了一个中国版的《爱的教育》。著名作家毕飞宇说《顽童驯师记》是专门为他“补课”的书。能为毕飞宇补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书呢?
新书签售会上,我买了10本《顽童驯师记》,庞余亮不厌其烦一一赠言签名。一本送给了冷玉斌老师。冷老师读完后,在我微信里留言:我把眼泪读下来了。谢谢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