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撤县建市30周年 兴化体育事业走向繁荣

2017-10-16 09:02:38

 兴化市体育局

从1987年兴化撤县建市起,兴化体育事业以群众体育为根本,业余训练为基础,体育竞赛为杠杆,体育产业为保障,经过30年的发展,已基本建成“设施标准化、组织网络化、活动品牌化、供给多元化、服务普惠化”的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2009年,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国际象棋之乡”称号;2012年,我市被江苏省体育局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强市”;2015年底,我市被命名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回顾30年,兴化体育事业经历了恢复到发展到深化的漫长过程,才形成了今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和繁荣景象。

一、公共体育设施加速推进

至1992年,兴化先后建成了一个50m×21m的露天游泳池,一个25m×6m的小型室内游泳池,一座带2000人看台的灯光篮球场,一个260㎡的司令台,一个400m煤屑田径场,一块足球场,一幢264㎡的乒乓房,一个旱冰场,一幢470㎡的办公楼。这些体育设施在当时扬州市11个县市中名列前茅。随着创建体育先进乡(镇)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体育设施逐年增加,到1992年,全市有400米田径场2个、200米以上运动场57个、篮球场185个、排球场58个、旱冰场4个、乒乓室168个、小健身房1个、标准游泳池1个、室内小游泳池1个、棋室85个。

2008年,我市积极实施江苏省县级公共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至2011年11月建成一个2500座位看台的塑胶田径场、一个3500座位的体育馆、一个3000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和一个游泳馆,基本达到省制定标准。

“十二五”期间,全市城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新增30余处,农村新增、改造613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面已达100%,行政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也已达100%。

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城镇社区建立全民健身站,乡(镇)以文化站为阵地成立全民健身指导站,村有全民健身点,初步建成了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平均每年开展市级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比赛60多项(次)。其中,节假日群众体育活动形成特色,新春舞龙大赛、端午龙舟大赛、国庆舞蹈大赛、国庆“三球”联赛已成为兴化的品牌赛事;成功举办了兴化市第五届运动会。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均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现有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52个,乡镇体育社会组织17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4907名,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31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37%。

三、训练竞赛成绩显著

兴化训练竞赛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前进,成绩显著。1992年,当时全市有市级传统校4所,县级传统校15所。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省、市输送了12名优秀体育人才,成为兴化体育教学的重要特色。游泳和国际象棋是我市的优势项目,目前在训运动员共20多名,经过两年多的“三集中”训练,成效显现。

近年来,我市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各项比赛,都取得优异成绩。侯逸凡2010年—2016年四夺世界“棋后”桂冠;2012年郭琦获国象世青赛青年女子组冠军;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兴化籍运动员李茂鉴荣获柔道比赛银牌,游泳项目分获第四、第五名;2014年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上,我市健儿获1金4银4铜的好成绩;2016年兴化运动员在国象、游泳、田径等各项全国比赛中共获得8枚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在江苏省比赛中共获得29枚金牌、33枚银牌、17枚铜牌;2017年,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柔道比赛中,吴志强在男子负66KG级比赛中代表江苏出战,夺取桂冠,成为兴化首个全运会冠军,也是泰州市建市二十年来首个柔道全运会冠军。

我市大型赛事活动日趋活跃,共承办国家级比赛10余次,省、市级比赛20余次。其中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甲组)、全国国际象棋少年精英赛这两项赛事已成为我市的品牌赛事。

四、体育产业势头迅猛

自1992年江苏省开始发行体育彩票,我市在小范围内试行销售,我市的体育产业在体育彩票的带动下逐步发展。自2011年年销量超亿元开始,体育彩票销售量始终保持着稳步攀升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共有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330多家,个体工商户近万家。

未来,兴化市将坚决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泰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围绕兴化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狠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开创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特色品牌更加鲜明、体育内涵更加丰富的体育工作新局面。

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