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陶陶,且陶陶
■/杏 仁
我有两方特别心爱的印章,“乐陶陶”,“且陶陶”。闲暇时写幅字盖上一方,或代替藏书印钤在扉页上,心里顿时美滋滋的。别以为盖个章极容易,从印泥的选择到具体的方法,其实要求很高,一点儿马虎不得。有的篆刻家,平心静气半天功夫,始得满意的印稿。
“乐陶陶”是句口头语,但追溯起来,《诗经·国风·王风》里就已经有了:“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意思是,喜洋洋的夫君左手拿着洞箫,右手牵着我跨进房门,情深意切乐无边!乐陶陶的夫君,手舞足蹈,拉着我雀跃欲飞,永浴爱河乐无边!原来,喜洋洋、乐陶陶的源头是在这里呢!
“且陶陶”出自苏东坡的词《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神马都是浮云,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回归人的快乐天性,有琴弹,有酒饮,远物累,近自然,自能洒脱豁达,身心俱净。
快乐有利于心身和谐,内心的愉悦、安宁、祥和、满足,是健康的有力保证。健康梦托起中国梦。健康是一切之本,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打造健康中国是我们的国策。什么是健康?体壮曰健,心怡乃康。《内经》云:“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不良的情绪是健康的杀手。怎样驱散忧愁呢?孔子曰:“乐以忘忧。”快乐是养生的秘诀。什么是快乐?古罗马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忧。他把快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和必需的,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第二类是自然的、不必需的,如美酒佳肴、恣情纵欲;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利欲。后两类需要我们节制。他又补充道,快乐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心灵的宁静与快乐是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常心是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
快乐在哪里呢?据马惠霞《大学生快乐源的调查研究》,高校教师的快乐源主要是:工作、健康、亲情、收入、自由;大学生的快乐源依次为:人际关系、主动活动、学业、休闲、生理需要满足、得到祝福与鼓励、亲情、团队活动、其他(打扮自己)、工作(挣钱)。徐艳等的课题《压力源和快乐源对医务人员绩效的影响》发现,医务人员的快乐源依次是:服务关系、关系氛围、工作成效、他人认可、能力提升、科研创新、管理与薪酬。庸人的快乐很远,智者的快乐很近。快乐就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即使是忧愁也可以成为快乐源。佛说:烦恼即菩提。我们经常是在痛并快乐着。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勇敢地正视困厄,直面现实,才能铲尽崎岖,解除郁闷,“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度尽劫波,蓦然回首,快乐就藏在烦恼的背后。当愁云笼罩在我们的心头挥之不去,我们还可以吟唱汪国真的诗句: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