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浩渺行无极 扬帆但信风

2017-10-26 08:47:48

——“贤人故里”戴窑镇三十年发展历程

戴窑,素称“兴化东大门”,江苏省泰州市重点中心镇,兴化市十三五规划小城市。位于兴化、大丰、东台三市交界处。镇域面积96.9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2万人。近年来,戴窑镇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实现了梦想与现实、奋进与成就交融生辉。

文化戴窑

四千多年的岁月在戴窑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印记。唐朝名为“灶产”,宋朝名为“东村”,明朝改名为戴家窑。1940年12月,第一届中共兴化县委在戴窑成立。196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兴东县,戴窑镇为县政府所在地。

“东海贤人”、明代理学家韩贞(号乐吾)出生于此。这里走出了以著名作家朱辉、陈钟石为代表的作家群体;这里留下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和著名作家顾坚负笈求学的足迹;这里走出了全国农民书画创作第一人袁立中。

经久不散的文脉沿历史长河顺流而下。如今的戴窑人注重挖掘古镇文化韵味,通过整理窑工号子,举办乐吾文化系列活动,兴办农家展馆、砖瓦陈列馆,修缮县委旧址等,有效放大了“窑文化”“乐吾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效应;启动现代化教育基地建设,新建1.2万平方米的中心小学教学大楼和近1万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完成戴窑中学和戴窑初级中学整体合并,乐吾实验学校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通衢戴窑

戴窑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东临204国道和沿海高速,西接宁靖盐高速公路,南傍344国道,北依昌合一级公路和新长铁路。国家级航道车路河、串场河穿境而过。国家水利改造工程——川东港工程项目兴化段主体工程在其境内。青龙桥、端午桥、南苑桥如长虹卧波飞跨于镇区车路河上。千吨级水运港池正在建设之中。

“愿做江淮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近年来,戴窑镇以卓越勇气争当全市改革发展的领头雁,集镇建设浓墨重彩。全镇初步形成了“两心、两轴、四带、三片”的城镇布局,集镇建设投入达10亿元,集镇面积由3平方公里扩展至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5万人增加到4万人。建材市场、小商品市场辐射范围包括兴化、大丰、东台等三市腹地;镇西的仓储物流基地被省经信委设立为省级物流基地。餐饮休闲、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新建龙锦家苑、蓬莱佳园、秦安广场等现代居民居住小区。华润苏果超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民广场、圣嘉丽假日酒店、农业生态观光园、污水处理厂、管道燃气、川东港工程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展示了集镇新形象。全镇现有耕地面积8.8万亩,优质小麦、水稻常年产量居全市前列。杏鲍菇、大棚水生蔬菜被泰州市有关部门确定为“高效农业示范区”。

实力戴窑

如今的戴窑镇拥有工业企业300多家,已形成农产品加工、卫生保健用品、医药化工、出口箱包、机械铸造、冶炼等主导产业。国家驰名商标“安洁尔”卫生用品,江苏省著名商标“板桥”“祥兴”“贤人”大米等名牌产品名扬全国。兴化市粮食交易市场、江苏光明天成米为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贤人米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兴化市粮食交易市场连续多年成交量 “全国第一”,年加工粮食400多万吨,年交易额近100亿元,11家大米加工企业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兴化市粮食交易市场今年被农业部设立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全镇累计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000多万元;招引包括光明天成、渝鑫科技、华东科技包装等50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渝鑫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钒氮合金在同类企业中产品质量全国领先。注重存量优化,突出对新兴产业、规模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如今,3500亩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米,工业集中区道路3500米,绿化、亮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建设到位。不仅如此,充满智慧的戴窑人还将借助国家水利工程川东港工程的改造契机,乘势而上,精心打造3000亩的稻米产业科技园,构筑戴窑新的发展动力源。

领导调研

智能车间

乐吾牌坊

县委旧址

傍水古镇

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