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更美好 市民生活更幸福

兴化市城管局
撤县建市以来,我市城市管理事业走过了一段与城市规划建设同发展、共奋进的光辉历程。弹指30年,城市环境日趋优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护航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让城市环境更美好、让市民生活更幸福”的城市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惠及百姓。
一、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体制
30年来,我市城市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规范的历程。上世纪90年代初,为加强城市市容秩序管理,兴化市成立“城管办”;本世纪初,成立兴化市城市管理局,兼负市容、环卫管理职能;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兴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依法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公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城市河道管理等“7+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执法局同时挂城市管理局牌子,负责行使临时占道、户外广告、临时搭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4项行政许可职能,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内存在的多头管理、执法交叉、相互推诿的问题,城市管理迈上规范化、法制化的新台阶。
二、依托数字化城管构建“大城管”格局
我市数字化城管于2013年11月启动建设,2014年10月完成首期建设并投入运行。项目首期覆盖面积21.7平方公里,涵盖了城市主要核心区域,划分为768个单元网格,分7大类部件、6大类事件,共计入库10万多个城市部件,对应30个部门单位和专业公司。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分类处置”的运行管理模式,初步构建起高位指挥协调机制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建成和运行,加快了我市从“小城管”到“大城管”的跨越,标志着我市在“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城市管理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城乡生活垃圾进入一体化处理模式
2011年底,我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填埋、压实、消杀、盖膜、渗透液导排等方式,对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它的建成和投入营运,终结了我市生活垃圾依靠外运处理的历史。2015年,我市启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运作流程,全市城乡生活垃圾统一送往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不仅如此,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城市粪便于一体的兴化市循环经济环保科技示范项目将于2018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届时,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将从“卫生填埋为主”变为“焚烧发电为主”,迈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发展新轨道。
四、完成城区公厕“旱改水”改造工程
2013年7月份起,我市启动旱厕改造工程,2014年2月,工程圆满竣工,城区110多座旱厕全部被改造成水冲厕,城市居民彻底告别了旱厕。经改造后的水冲厕,使用节水型冲水装置,配套设施齐全,标识醒目,通风良好,配备专人保洁和管护。粪便经过多格化粪池处理后,自动进入污水管网,经处理后实行无害排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卫生状况、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五、打造亲水近水城市“名片”
从2011年起,市城管局将城区19条主干河道保洁权对外发包,实施量化考核。通过上游设档打捞、航道河拦网打捞、内城河循环打捞等科学作业方式,不间断实施清理和打捞,有效控制和减少了上游河道水生植物向我市城区蔓延。并对城区总长47公里的防洪堤护岸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开展了城区农杂船专项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水清岸洁的沿河环境已成为展示水乡城市风貌的一张靓丽“名片”。
六、堵疏结合兼顾市容与繁荣
把民生作为“重头戏”,打造“百姓城管”,创建“保姆城管、效率城管、精细城管”。 创造性推行市容劝导管理模式,组建市容劝导员队伍,发动群众管理群众,提升市容管理质效;大力整治占道顽症,取缔了一大批扰民马路市场,努力还道于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选址,2013年起,相继建成龙津河、杭州路、文林南路、金海池等10处便民疏导点,优先照顾城郊自产自销菜农、失业市民和社区伤残人员入场经营,惠及城区1000多个摊贩,改变了城区摊贩无处立足、风吹日晒雨淋的经营窘境。
七、户外广告店招实现提档升级
从2011年起,我市城区新建商铺的店牌店招设置纳入规划范畴。通过统一设计和统一制作,先后完成了4000多间新建临街店铺的店牌店招的规范设置;以“上下一线、前后一面、左右一体、色调协调”为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立面结构、高度、以及建筑风格,对长安路、英武路、牌楼路、王家塘等主次干道临街单位、商户的门楣牌匾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破旧立新,城区户外店牌店招从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逐步走上了简洁美观、兼顾内涵的提档升级之路。
八、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出行
为服务市民中短途出行需求,2017年,我市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投放2000辆公共自行车、建设90个服务站点,优先考虑在住宅小区、公共机构、商贸区域、公园广场等市民集散场所选址布点。今年7月份,第一批站点投入试运营,向市民开放体验骑行;9月份项目建成。目前办卡及微信/APP注册的用户已达5000多人。从试运营情况来看,项目质量可靠、系统总体稳定、管理服务到位,市民普遍欢迎。

城管执法人员统一身着新式制服

“数字城管”严密监控城市事部件

公共自行车亮相街头

市容劝导助力城市管理质效提升

河道保洁扮靓城市水环境

乡镇垃圾中转站运转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