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南:全国“单打冠军”引领技术创新
一个个小型微波炉大小的银灰色铝合金箱子,通过输送带缓缓地进入一台电脑控制的大型机械内,经过12道工序后,上面奇迹般地贴上了一层看不出的“保鲜膜”……这是10月20日上午,记者在戴南镇华新航空备品制造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
公司董事长周仁茂告诉记者,这是公司投资800万元新上的一条阳极氧化智能成套设备生产线,今年初投入运行。这套设备自动控温、自动操作、自动匹配,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功能是对产品进行表面处理。这个“小箱子”是飞机上的航空物品箱,经过“贴膜”后,可以防止氧化且抗磨损。而以前这些工序都是靠人工操作。这条生产线运行后,综合效率比人工提高了5倍以上。
华新公司生产送餐车、饮料车、送报车、烤架、烤架盘、物品箱、垃圾回收车等10多种飞机厨房的服务用品,虽不是飞机上的直接零部件,但都必须按照飞机零部件的安全要求生产,做到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正因为如此,公司成为中国民航总局仅有的5家客机厨房用品适行生产许可单位之一。总局相关经营部门统计表明:华新产品的供货量去年占据同类产品的70%,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国“单打冠军”。
在戴南,有不锈钢焊丝、钢丝绳、航空餐车等14个系列产品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成为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依靠科技创新开发高端产品。江苏兴海特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焊丝生产基地。他们不“躺”在“单打冠军”“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开发新品,争当“全能冠军”。他们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北京钢研总院、南京理工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先后开发了50多个新产品,其中12个产品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刚刚投产的“以氮代镍”海工用高氮不锈钢线棒材,可解决海洋工程高性能紧固件“无材可用”的难题,打破欧美技术封锁,为海洋油气钻井平台、岛礁工程、深海警戒光纤听器阵缆、储油船、远洋船舶等提供紧固件以及大型构件连接用高强耐蚀焊接材料。
走出国门开拓“双面市场”。全国石化机械的“龙头老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新宏大集团公司研发了全球最大、180平方米的立式全自动压滤机,首批两台出口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应用于瑞木镍钴项目中。经一年使用,巴方反映超过国外同类压滤机效果,又向公司订购两台。眼下,该公司投资的大型高压高效压滤机项目,第一套设备已经正式达产,年内引进另外两套设备。目前公司拥有国内外客户1000多家,其中国外客户350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星火特钢有限公司,是全国“韧性高铬铁素体合金”特钢领域的“头一碗菜”。他们主导制定了国家级“镍铬电阻合金丝”、“焊接用高温合金冷拉丝”、“钢丝绳用钢”等三项行业标准。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国内海洋、航空航天、核电、火电等领域,远销泰国、印尼、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迈出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可喜步伐。
组建产业联盟打造产业集群。戴南镇有50多家企业从事不锈钢钢丝绳生产,年产量6万吨左右,名列全国单个生产基地第一。镇党委、政府引导他们组建了国家级产业联盟,制定了行业生产标准,实现合作分工,打造“钢丝绳超市”。兴龙公司与北京钢铁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家用微型不锈钢丝绳已进入欧美市场。亚盛公司开发的高铁、航海工业、家用系列不锈钢丝绳等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的产品出口量已占据总产量的50%,明年的外销将达到70%。
本报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玉琴 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