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漫漫乡医路(四)

2017-11-03 09:32:13

■/赵家定

艰苦创业

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得到了荡朱乡干群的信任和肯定。1968年被李健区卫生所(卫生局派出的行政管理机构)任命为荡朱公社卫生所负责人,时年23岁。1969年李健区行政区划改变,我所在的荡朱公社和姜戴公社合并为跃进公社。在跃进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我被任命为公社革委会委员,并被任命为跃进公社卫生院业务院长,部队转业干部傅加信被任命为行政院长。一直到1978年底我离开农村,近十年时间,行政院长连续换了6个,而我一直是业务院长主持全面工作。

跃进公社卫生院成立之初,只有七八个人,三间草房做门诊,原姜戴公社卫生所改设为医疗点。公社卫生院医生散住在农民家中,而我住在草屋门诊内的约2平米低矮的披屋棚中,床铺顶上放着一个木桶等屋面漏水,床铺下面堆着生活用煤炭。就在这简陋的工作条件下,我团结全体医务人员,迎难而上,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工作。

(一)实行农村合作医疗

首先,我们办起了农村合作医疗。成立了由公社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和医务人员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我兼任合作医疗管委会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设有合作医疗专职会计和专用账册;按人口每人每年收取1至5元钱,收取经费中70%用于患者在村卫生室和公社卫生院门诊看病,村卫生室药品由公社卫生院配备。30%提取在合作医疗管委会,用于转诊或急诊在县人民医院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的药费全部报销;合作医疗管委会定期活动,审查经费收支、使用情况。在当时一个农村大劳力一天工分只有二三角钱,一个村买几张红纸都要到村里小店赊欠的经济落后情况下,筹集资金十分困难。因此,既要向公社领导宣传,争取支持,又要向大队(村)、生产队干部宣传,收取经费。有时还要深入到生产队直接做社员工作。我们公社最南边的村庄许黄大队,邻近高邮县横泾镇,高邮横泾镇卫生院医疗条件较好,多年来社员生病习惯于到横泾看病,加上那年农业欠收,因而收取合作医疗经费成了“老大难”。为此,我只身一人来到许黄大队,在大队干部的陪同下,白天走门串户,走访干群,晚上分头召开各生产队社员会,运用本地社员因病致贫的典型事例,宣讲参加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回答社员的疑问,号召干群搓草绳、挖茨菇、卖鸡蛋……挖掘潜力积极缴纳合作医疗经费。经过连续三天的努力,终于筹足了经费。当时我撰写的《以穷棒子精神办好合作医疗》经验总结,曾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大会交流。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