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白桦林

□夏小芹
作者简介:
夏小芹,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娘已嫁人》,散文集《云端上的日子》。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江苏作家》《华夏散文》《天目》《荒原》《芦柴花》《苏州日报》《镇江日报》《海门日报》《七台河日报》《宿迁都市报》等省内外报刊杂志,有多篇散文在国内征文中获奖,并收录于专集。
我对白桦树最初的记忆,是源于少年时听过的那首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它一直以遥远伟岸的形象封存在我的脑海里,而白桦树初次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感观是俄罗斯画家波列诺夫的油画,它让我觉得白桦林不再是封存在记忆里的乡情,它真实可感,生长在异国冰天雪地的俄罗斯。
白桦林不仅在油画里,在遥远的北方,还在我想象里。看友人在山西拍的白桦林图片。图片中的白桦林深深地吸引了我,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树以这种独特的气质震慑人心。白桦树长在旷野的高山斜坡上,它们的魅力和色彩以及色调,似乎在我的眼前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黄色的叶子与白色的干形成鲜明的对比,树干上的一个个树枷就像一只只神奇的眼睛,并透过空间的距离就这么定定地看着我,仿佛每一只眼睛里都透着蛊惑。我想,我定会在某一处与它们相遇。
终于有一天,我踏上开往北方的列车去探寻心中的那片白桦林。
当列车开往北方时,我的脑海里一直想象白桦树的样子,眼睛一直朝窗外搜索着,路边的丛林中偶尔会闪过与白桦树相似的身姿,总会让我激动不已。在去往山西昔阳的路上,落日的余辉洒在路边的白桦树上,让这些长在杂草丛中的北方的勇士显得突兀和威猛。尽管只是一瞬间,但挺拔的身姿已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而真正见到白桦树是在五台山。
晨起,虽是中秋,清晨的五台山仍有着深秋的肃杀,一阵阵寒意带着秋天的清寂向身体裹袭而来。站在高大的山门前向远处眺望,薄雾中的白桦林近在咫尺,它们在山体上隐隐绰绰,若隐若现。待清晨的阳光普照大地时,白桦林才以清晰的姿态入了眼帘。它们长在斜坡的山体上,在寺庙的周边。五台山并没有异峰突起,而是敦厚浑实,有着神的力量和博大宽广的胸怀,连绵粗犷的线条连着几座大山。长于山上的白桦树与大山融为一体,显得纯净安详,有着难以言说的宁静,因此在我的眼里,这些植物也显得与众不同。它们高大挺拔,白色的干上如涂上一层银色粉沫,在稀疏的叶片中,枝干显得更加醒目。蓝天和大山此时成了最好的背景,它把白桦林濯洗得线条分明,如画家笔下的工笔画。此刻,大地禁足了外来的浊音,有关所有的秘密,似乎在眼前打开。此时,我被这样的纯净所击中,它让我心灵为之震颤,这种看似虚无的气息,却以宏大的气场存在着。它们不再虚无缥缈,而是以具体真实的形象呈现。
那些从寺庙中飘动的经幡,也不知经了多少个日月,飘落在山上,缠绕在白桦树的枝干上,它们在风中猎猎作响,似虔诚的朝圣者在诵读经文。在我的眼里,不再是普通的一棵树,它们有着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灵性。白桦树长年一直驻守在寺庙周围,在寂静中参禅悟道,并在静穆中聆听从寺庙里传出的阵阵梵音,接受佛的洗礼,它们应是最虔诚的佛家弟子,也是最具有灵性的生灵。它们习惯了寺庙里古老的钟声,习惯了僧人每天诵读经文,也习惯了面对从四面八方来此的信徒,所以它们按神的旨意固守在这里。而那些树干上的黑色树枷,如神的慧眼看穿人的内心,让你不得不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仰望它们。当你双目凝视它们时,你会觉得这些具有灵性的植物会让你的一颗心纤尘不染,似乎你的心也跟着澄明如镜。
就这样,一棵棵白桦树用其独特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心驰神往。我很想走近它们,去抚摸那一只只带有灵性的“眼睛”。只是它们长于高大的院门外,无法逾越。虽然近在咫尺,但还是遥不可及,它成了我远方的一个梦。
离去,大巴载着我们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寺院的钟声在耳边响起。窗外湛蓝的天空濯洗了我的双目。在此,佛祖让我一颗浮躁的心得以宁静,白桦林净化了我的心灵。我想,白桦林已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并成了我远方的一个梦,它们会在我的梦里生长、拔节、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