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兴化三十年,房子看变迁

2017-12-01 09:22:06

□丁运时

小时候,我家住在兴化市临街的一所简陋的平房里。那所房子是刚刚解放时,爷爷花了几百块钱从人家手里买下来的,算是在城里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房子只有40多个平方,年代也很久远了,显得破旧不堪,特别是雨天,外面下大雨,房子里就会下小雨。

后来,修补扩建,居住环境有了稍稍改善。那是上世纪70年代,人们修房子不像现在,父母听说哪里拆房子,就匆匆忙忙借了翻斗车去捡破砖烂瓦,日积月累攒够了材料,于是请来一个搞建筑的亲戚,父亲打下手,母亲张罗酒饭,花了两天时间重修了山墙,换了瓦,还搭了一间小厨房,虽然仍然简陋,却比原来强多了,有了房子的模样和家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兴化正式建市,开始大搞城市建设,马路扩建,我家的房子拆迁了。当时的补偿记得好像一个平方也就算了几十块钱。一家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等着父亲单位分房,最多也就是二室一厅 ;重新建房吧,那个年代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父亲皱着眉头,看着分别还在念小学、初中的我和哥哥,咬牙决定建房子。其实这正合我意,因为当时有人家建了三层楼房,让年幼的我异常羡慕——什么时候我家也有三层楼呀!

但是一到划定给我们建房的地方,心都凉了半截,放眼望去全是大大小小的水洼和绿油油的菜地……还记得只有13岁的我帮忙搬砖、填土,汗如雨下,那时的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筚路蓝缕之类成语的深刻内涵。经过全家人的努力,房子建好了,本来中年发福的父亲竟然瘦了下去,从此积劳成疾。可怜的奶奶,一生跟着被错打成右派的爷爷颠沛流离,却只在新房子里住了一年便溘然长逝。

就这样,我家从繁华的闹市搬到了市郊的菜地,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努力地营造着家的温馨。那时候,人们的住房普遍比较紧张,能够拥有三层楼房,我们相当满足。住在宽敞的房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天清晨伴着清新的空气和嘤嘤鸟鸣,我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路上尽是碧绿的菜地,一眼望不到头。左邻右舍彼此熟识,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后来,周边的菜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排的新式楼房。交通也更加方便了,安静平和的生活被热闹喧嚣所取代。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满意的家也渐渐暴露了它的缺点。这么多年,房屋的面积还算可以,但是结构和朝向都存在很多问题。房屋彼此之间相距甚近,一开门一推窗,对面的邻居望过来,显得格外拥挤逼仄,也毫无隐私可言。至于居住环境,根本谈不上什么绿化,道路也简陋不堪,下雨就满地泥泞。

这些年,常常羡慕新开发的绿化小区,一家人也一齐到一些楼盘参观过。那布局合理、设计精良、造型美观、居住舒适的楼房,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幽雅环境,令人向往。然而,经济条件尚不宽裕,购置房子的事暂时无法落实。

也就是最近,购买商品房的事才终于得以落实,兄嫂下决心贷款买房。买房的条件基本成熟:一来是有了一些积蓄,支付住房首期不成问题;二来兄嫂单位公积金贷款办理方便,利率相对较低;三来收入较稳定,还贷压力不是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筛选,兄嫂终于购买了一套百余平米的房子。

乔迁的那天,一家人喜气洋洋,还邀请了亲戚和邻居一起热闹了一番。小区绿化搞得好,满目青葱苍翠,树林绿地分外养眼,还有小花园、篮球场等设施供居民散步运动;物业管理也相当完善,安全有保障,生活秩序井井有条;管道液化气、电话、有线电视和宽带一应俱全,生活十分方便。住宅坐北朝南,节能材料让这里冬暖夏凉,晾晒方便,居住舒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那里异常静谧,这让久居于传统巷陌中习惯了嘈杂喧闹的我们赞不绝口。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兄嫂还住在老房子里,周末才过来放松休息。邻居都打趣说,你们家有一套双休“别墅”。

而我家这些年房子的变迁,也是兴化千万个家庭改善居住环境的缩影。虽然目前房价暂时居高不下,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展望未来,我们的住房条件将会越来越好。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忘记这座城市中经历风霜的老房子,以及建设它们的勤劳与善良的父辈们!而更重要的是,兴化撤县建市30年之际,我们生活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相信依靠我们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建成更新更美的房子,拥有舒适而温馨的家!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