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记忆中的兴化城

2017-12-08 09:14:24

□葛之覃

那年我在兴化城里复读,寄宿在房东魏奶奶家。她们家住在长安街一个弄堂的尽头。我住在她家一个小房间里面的小小房间里。那里阴暗、潮湿,墙上总是会出现蜗牛。

那时我们吃客饭好像是2元一餐。早上一般是吃包子、面条。有时间就到茶馆里喝茶。晚上,学校旁边有卖豆腐干的摊点。有时候就买点豆腐干回宿舍吃。

我为了节约费用,自己买了一个单灶头的煤气灶,又买了一个煤气罐,自己到城北煤气站充气。晚上、周末都是自己做饭吃。

当时,我们放学之后就回宿舍看书。我晚上无聊就去逛夜市,到四牌楼附近的旧书摊上淘旧书。《人民文学》《小说月报》5毛钱一本,淘了很多。

有钱的同学经常去看电影。当时电影票比较贵,10元一张。听说有一个同学的妈妈发现儿子不学习,经常请女生去看电影,到学校骂过。母亲看到儿子不争气,看一场电影电影票加上零食都要耗费几十元,非常心疼。

我的第一个房东家有个孙子叫魏有为。可能学习态度不是很好,每天做作业拖拖拉拉,要熬到很晚,早上又不肯起床。

冬天的早晨,我们经常听到魏爷爷的叹息声:“乖乖!马上迟到了,快起床吧!”魏有为每天都是在爷爷无数次的叹息与催促之后才肯起床。

每晚放学回来,他总是一进门就直接把自行车扔掉。不是撑好,而是直接往墙上一倒。有时候用力过猛,直接倒在地上,他也不扶起来。然后大声叫唤:“妈!妈!我回来啰,我回来啰!”

后来我换了一家房东,住到小南门那里了。

几年之后,我到我们村学校里拿东西时,发现办公桌上有张报纸。上面刊登了考取县重点中学的学生名单。其中居然有魏有为的名字……

现在,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砖黛瓦的平房都变成钢筋混凝土的商品房了。

那时候,城里好多人下岗,生活很艰难。成千上万的复读大军给小城增添了些许活力。

那时候,小城吃饭便宜,洗澡便宜。到处都是饭店、浴室。我们常常想:“如果有份工作,退休之后到兴化生活还是蛮幸福的啊。早上喝喝茶,晚上洗个澡,都很便宜。”

不知道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什么感觉?

我还是喜欢20年前住过的低矮,潮湿的古色古香的房子。一个弄堂,前后几十户人家都很熟悉。小偷进去偷东西,想逃出来都很困难,从哪里进去了,只能从哪里出来。

我记得我们经常走过“儒学街”“状元坊”。当时看到那有些破旧的小巷用这么儒雅的名字,心里还有些奇怪。其实,兴化历史上真的儒学兴盛,出过状元呢!

我还记得那里有个小小的书画装裱店。

从那小小的书画装裱店就可以看出,兴化曾经的文化气息。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青色的砖,青色的瓦,青色的墙,甚至连地面的砖头都是青色的。我喜欢那种古典的味道。

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