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外婆
□张雨倩
我的外婆是一名长寿老人,今年已经90岁了,仍然眼不花,耳不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外婆一直生活在兴化的一个小乡村,后来那里变成了经济开发区。
今年是兴化撤县建市30周年,这些年来,兴化随着新型农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基本实现了城乡居保的制度全覆盖和参保人群的基本全覆盖,还出台了统一的城乡居保实施办法,城乡居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开发区的居民,外婆也享受了居民社保的待遇,现在每月能领取一笔养老金呢!
外婆在农村一生辛劳,经历了抗战、解放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前前后后生育了六个子女,开枝散叶,把他们一一带大,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到了晚年,她终于能过上吃得好、穿得暖的幸福生活。
现在每逢双休,外婆的儿女们,还有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她住的小乡村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带来菜肴、水果、药品、保健品,有的捎来孝敬她老人家的衣物,有的帮忙洗衣服床单、晒被子、打扫卫生,把这位老寿星照顾得很好。其实,子女们大多安了家,也愿意把她带到城里住,可外婆故土难离,说乡村空气好,蔬菜新鲜。
外婆的邻居们对她颇为羡慕,都说她是有福之人,晚年有这么多子女孝顺。可外婆却说,是社保卡带给了她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作为一介城郊农民,外婆早年哪里会想到自己会像城里人一样,晚年可以靠每月领取退休金生活呢?自从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在外婆可以每月领取退休金,这是一笔固定的收入,可以保障外婆的基本生活,不需要向子女们伸手,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别人有不如自己有,自己能经济独立,这是外婆这个从旧时代生活过来、跨越了90年沧桑岁月的女性最为自豪的地方。
所以,外婆对兴化开发区社保局发给她的社保卡尤其看重,她把社保卡用手帕层层叠叠地包好,压在枕头下面,有一次,社保卡不知所踪,她紧张得打电话让我们都回乡下帮她找。后来,还是我在她的床下找到了。外婆一把抢过去,当宝贝似的,这次她把卡放在床头的柜子里,还上了锁,说再也不怕丢失了。
可是,那些年每个月她又不得不把卡拿出来,交到我们手里。因为要从银行取钱,而最近的银行也有几里路,她自己是没办法去取的,只有靠我们回去的时候,让我们去代领。不过,这是在以前,最近这几年,社保事业砥砺前行,城乡居民社保改革进入了快车道。村里也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就选在外婆隔壁的小超市里。这大大方便了外婆,每月到了发退休金的日子,她不慌不忙,只要把卡交给小超市的老板,然后就可以通过安装在小超市里的POS机取钱。 插卡、 输入密码、取钱、拔卡,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方便极了。外婆年老但记性好,记密码对她来说只是“小菜一碟”。自从有了这个取款服务点,她再也不用望穿秋水地等子女们回乡来帮忙取款了,而我们也不必来来回回地折腾。除了养老金,政府有时发些补助款,慰问款,包括长寿老人每月的补贴,都通过社保卡发放,外婆总能在第一时间领取到这些福利,享受社会的关爱。
说起社保卡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这一点外婆最有发言权。其实,老人最怕的是疾病,年纪大了,乡村毕竟不比城里,医疗机构不健全,老人小病小痛很常见。前几年,外婆得过一次急病,先是到当地医院,最后转到市里去住,折腾不说,手续还非常复杂,转院、报销都要找医保机构审批,差点耽搁治疗。因此,那次外婆痊愈后,我们都劝她到城里来住,万一有事,可以就近治疗。可她老是不肯,说是死也要死在“乡下”。我们劝不动她,也只好由她,但心里隐隐不安。
后来,外婆打电话来报喜,说再也不用担心这个了。为了给开发区带来便利,市里的一家知名的大医院在外婆所在的开发区设立了分院,外婆家离医院很近,可以方便随时就医。而且,她只要带一张社保卡,就一切搞定了。我曾带她去做过一次医疗检查,只须用她的社保卡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刷一下,就能挂号,还能通过刷卡缴费、打印检查报告单,在定点药店买药,可以实现即时结算,非常方便,于是连困扰外婆晚年幸福生活的最后一个问题也因社保卡的进步而迎刃而解。
外婆九十大寿宴会的时候,我们在开发区的一家大酒店包了大包房,子孙们几十人济济一堂,大家一同祝贺外婆寿诞。当大家排队敬酒,气氛到最高潮的时候,外婆从内衣口袋里掏出那张视若珍宝的社保卡,高高举起来,说:“有了这个作保障,我有信心活到100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