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碗饺儿
□王志宏
在我们老家,馄饨不叫馄饨,叫饺儿;馄饨铺也不叫馄饨铺,叫饺儿铺;去馄饨铺吃馄饨,往往说成去“弄碗饺儿”。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小镇南街的饺儿铺饺儿很好吃。本地人到小镇上,或修伞,或剃头,或配钥匙,或买梳头油等,都不忘要到南街的饺儿铺“弄碗饺儿”。“迎客饺儿送客面”,一些人家来了客人,也不忘要带客人去南街饺儿铺“弄碗饺儿”。小镇南街的饺儿铺生意特别好,经常因此又招新伙计。新来的外地伙计有些犯糊涂:明明是吃馄饨,为什么要说成“弄碗饺儿”?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弄碗饺儿”是什么意思?有一次,我感冒了,浑身不得劲,不想吃东西,母亲就对我说:“走,我带你去镇上‘弄碗饺儿’。”当饺儿铺的伙计给我端来一碗饺儿时,我才知道“弄碗饺儿”的意思。望着一碗如水晶般淡黄里透着粉红的饺儿,我顿时胃口大开,母亲更是添油加醋地对我说:“你看,人家这饺儿多好啊,皮子像仿纸,都看见里面的馅了,多吃点!”
饺儿就是馄饨,馄饨就是饺儿,最先让我真正明白这一点的,并不是母亲,而是一位老先生。有一回,我又想去小镇南街“弄碗饺儿”,母亲没空陪我一起去,便给了我二角钱,让我自己一个人去。到了饺儿铺,我四下一望,铺子里桌子旁都坐满了人,以至于铺子里的木桶都被倒扣在地下当桌子了。一位老先生坐在“木桶底”桌子旁,见我要和他拼“木桶底”桌子,便摘下瓶底似的眼镜,上下打量了我几眼。在等待铺子里伙计给我们上饺儿的空当儿,老先生问我上几年级了,并问我知不知道饺儿又叫馄饨?
后来,我四处打听老先生的住处,想弄清楚为什么饺儿又叫馄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所小学校旁的一间小屋里找到了老先生。老先生得知我的来意,便给我讲了很多和馄饨有关的故事。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吴王夫差和西施的故事,西施以她特有的聪明才智,用一种叫“混沌”(馄饨)的面点,暗讽了吴王夫差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不问国事的混沌所为……老先生没想到的是,我就此把他当成了万事通,经常问这问那。
可是有一个问题,至今我都没弄明白,既然“吃碗饺儿”,我的母亲以及本地人为什么要说成“弄碗饺儿”呢?是跟“好吃懒做”有关,还是觉得人前人后提“吃”难为情呢?
如今,南街的饺儿铺早已因动迁而不在了。而我,也早已从各地的奔走之中知道饺儿不仅仅只有馄饨这一个别名,而且还有云吞、抄手、包袱等。但我,无论走到哪,只要一吃到仿纸般面皮包肉泥的面点时,就会想起母亲,想起那位老先生,想起老家小镇南街的“弄碗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