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无“微”不至 冬训“活”力四射
上个月,由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部联合开展的“全市2016年度冬训工作创新案例”评选工作揭晓,昭阳街道报送的冬训工作案例《宣讲无“微”不至? 冬训“活”力四射》荣获“创新案例”。街道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说:创新目的是扣紧时代脉搏、跟上时代节拍、融入时代潮流,突破“冬训年年搞,年年老一套”的思维模式。创新特色是精选“微课题”,激活宣讲内容。组建“微讲团”,用活宣讲模式。借助“微传播”,盘活宣讲实效——
精选“微课题”,激活宣讲内容。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能入手,采取训前调研、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干部反馈和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方式选定课题,推出“菜单式”选学、大课题分解等模式,把大理论编写成小的知识点,把“讲什么听什么”转变为“要什么学什么”,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党员冬训教育的吸引力。
组建“微讲团”,用活宣讲模式。进一步创新理论宣传载体和形式,邀请各行各业“土专家”“田秀才”组成一支冬训“微”宣讲队伍,进村入户“点对点、点对群”地流动宣讲,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让普通党员讲普通的事,让基层干部讲基层工作上的事,让党员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用得上,使宣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文化熏染功能,编排了一批具有乡土气息的文艺作品,把抽象深奥的理论和政策方针融入到文艺节目中去,在各社区、村巡回演出,观看群众累计上万人次。让群众在观赏精彩演出的过程中,接受了党的理论教育。
借助“微传播”,盘活宣讲实效。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优势,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以开通微博、建立党员冬训QQ群、微信群为方式,形成党员群众的分众化“兴趣小组”,开展“广传播、引围观、大讨论”的学习方式,推进了教育培训的全方位实施,突破了传统冬训模式的时空限制,方便了全街道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也为流动党员参与冬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朱志兵 吴家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