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中的音乐疗伤
■/杏 仁
热映中的电影《芳华》不仅有味的芬芳,色的斑斓,还有舞的律动,乐的悠扬。
何小萍自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受到牵连饱受欺凌。参军进文工团还是摆脱不了歧视,她拼命学习、训练以刷洗自己,但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偷穿军服拍照事件,海绵垫胸衣事件,装病事件,一次次将何小萍推向悬崖绝壁。
何小萍暗恋着刘峰,爱得深沉,爱得忧伤。当刘峰被文工团抛弃之后,她也毅然决然走上了血与火的战场。
何小萍成了英雄模范,顿时万人景仰。由于万丈深渊与高山之巅的巨大落差,她突然失忆、精神失常,住入了精神科病房。“北方冬天啊,各家都要买过冬大白菜,大白菜搁在外面,给冻的时间太长,一搬进暖和的屋里就容易烂……”电影中的解释无疑是贴切的。如何医治她的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战后心理综合症”,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当青春在风刀霜剑中褪去了芳华,怎能不令人默然神伤!
让我们欣慰的是,音乐成了拯救何小萍的一剂良药。
音乐与心灵产生共振,可以刺激细胞分子的重建,激活人体自愈能力,达到细胞再生、调节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乐与人和”“天人合一”是音乐治疗的理想境界。音乐揽天地精华、汇万物灵气,与诗词歌舞游戏等文体活动有机结合,能够流通气血,宣导经络,调节气机的升降、脏腑的畅达、神志的摄养。音乐治疗因为充满人文关怀而高于药物治疗。
当何小萍的尊严被肆意撕碎、蹂躏、践踏,她的头脑仿佛面临着内存不足、程序冲突、系统混乱,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蓝屏和死机。如果说,失忆让何小萍清空了内存,如同精神的辟谷,那么,是音乐和舞蹈,揿动了RESET复位键,让何小萍的生命得以重新启动和复苏。
文工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场演出是慰问战斗英雄,穿着病号服的何小萍坐在观众席第一排,舞台上呈现的是何小萍曾经无数次亲身参加排练和演出过的《沂蒙颂》。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我为亲人熬鸡汤》的音乐,唤醒了她沉睡的记忆,她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索性悄然打开边门,独自走出剧场。
剧场外的草地上,夜阑人静,月洒清辉,落英缤纷,似闻天籁。何小萍尽情地轻舞飞扬,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她那黯淡的双眸重新焕发出神采和灵光。音符在耳畔激荡,旋律在心灵流淌,所有的压抑,所有的苦痛,都酣畅淋漓地宣泄、释放出来。音乐让何小萍逃离喧嚣,告别梦魇,脱胎换骨,焕然新生,如同那张撕碎的相片,被小心地拼接如初。
电影《芳华》给我们展示了音乐疗伤的奇迹。威力不可思议的音乐的魔杖,让枯萎的花儿刹那间滋润起来,鲜活起来,生机勃勃起来,令人惊喜地绽放出绚烂壮烈的绝美芳华。

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