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神书的真假作者之谜(下)
■/闻 敏
被尊为“医之始祖”“医学之宗”的《内经》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医学发展史上所出现的诸多医学流派,基本上都是从《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700年前,欧洲鼠疫爆发,夺走了四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而《内经》诞生后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却从未造成如此惨痛的损失。在现代与非典、禽流感的抗争中,以《内经》为源头的传统医学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以传统汉语言写成的古典文献延绵不绝、保存至今,其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得以同时保存、延续。一部《内经》传承史就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缩影。
一方面是苦难深重、几近亡佚。传说当年项羽进了咸阳城,一把大火不仅烧光了秦朝的宫殿,也烧光了先秦时期的文明积累,太医令冒死从火中抢救出了《内经》残卷。之后晋朝的五胡乱华,是华夏文明史上的大浩劫。崖山海战之后,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亦是对华夏文明的重击。所幸造纸术的发明,让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使得《内经》残卷在民间得以流传保存。
另一方面是涵养厚植、重获新生。在《内经》流传过程中,很多人对其进行了补充完善和注释,其中最重要的是唐人王冰。他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从官府民间甚至盗墓贼手中搜集《内经》残卷,潜心研究十多年,经过分门别类、迁移补缺、阐明奥义、删繁存要以及前后调整篇卷等整理研究工作,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今天我们看到的《内经》中的《素问》篇就是他校订增补后的样子。
所以说三皇五帝遥不可及,民间才是文明生发的土壤,民众才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文明的传承者。
手捧《内经》,汲取着两千多年前的先哲智慧,触摸着两千多年来的文明脉动,感受着有名或无名的中华儿女的不懈求索、默默奉献,更思考着《内经》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