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伤口
我喜欢奶茶,不是喝的那种,是刘若英。
第一次看《少女小渔》的时候,画面上那个皮肤微黑、神情生涩、倔强的女子很不对我的胃口。那年我16岁,近乎本能地喜欢李嘉欣那种明艳照人的女子。
直到听到《后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是这样百转千回、马不停蹄的忧伤让很多人在静默的夜晚想起错过的爱情。这首歌,那样无限地贴近了我们寂寞、卑微、怅然的心。她长得不够好看,声线也不如王菲个性,但她动人心弦、恰到好处。
她什么都好,只是孤单。她的助理说,没有演出的日子,她常常一个人坐在落地窗前,一坐几个小时,只是看着窗外的月亮。她自己说,很喜欢泡在雪白浴缸里,边上点着烛火,火苗的微温让她觉得并不孤单。就是这样一个孤单得令人心疼的女子。李宗盛说,刘若英,你的脸色太苍白了,需要谈场恋爱。陈升说,我最担心的就是刘若英一个人。随便找个男人保护她啊?司机小张也可以啊。天下男人都死光了吗?陈升的口吻像个盼望女儿嫁人的父亲。只是我猜想,奶茶最想嫁的男人大概就是陈升吧。
在侯佩岑主持的《桃色蛋白质》里,她说看见陈升,就手足无措;她说听他说话,就想落泪;她说,感觉绝望的时候,只要开车到他工作的地方,看一眼他就好了;她说,她像一只风筝,希望落地的时候,他可以接住他。
然而,陈升就在她对面,安静然而忧伤地说,接不到了。因为,她飞得那么高。她再次泪奔,她说,线在你手上呀,一扯就会回来。也许在某个时刻,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也许很多年前,她还是陈升助理的时候,半夜送醉酒的陈升回家时就绝望了吧。烂醉如泥的陈升忽然从车后座惊醒说,老婆交待,要买三明治给儿子做早饭。这么顾家的男子,还有什么话好说?
所以,刘若英说,世人都说陈升放荡不羁,其实不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不会执着地做音乐数十年,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不会维持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数十年。
陈升当然也是喜欢刘若英的。否则,他不会在最后唱那首《然而》——然而,你不知道,我有多么喜欢……
是的,只有时间不对。他已有妻儿。
所以,他只能拒绝,宁可刘若英说他残忍。
我一直好奇什么样的男子能让刘若英动情。屏幕上初见,只是圆头圆脑的中年男子,穿格子衬衣,腿短,嫌长的牛仔裤卷上去,都快到膝盖了。但他一说话,令人动容。刘若英说,你为什么从来不肯去听我的演唱会?是女孩子的娇嗔。他说,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事情。很欣赏他说的,不可以把CD轻易送人,那是我们的心血,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不确定那个人会珍视。一直,也有同感。所以,不喜欢轻易送书。
对白贯穿始终,他的个性非常明晰,他是个有自己旋律的男子,这很难得。
其实,刘若英遇见陈升是幸运的。他为她写下《为爱痴狂》,他给她录第一张专辑,他把她推荐给张艾嘉演《少女小渔》,然而,他始终像她的父亲、她的兄长。他没有把这份情谊演变成一场庸俗不堪的婚外情或者潜规则的超长版。他欣赏她,喜欢她,然而不占有她。他放飞她,给她自由,让她飞得更高。他拒绝她,看来残忍,却是成全。
再后来,读到刘若英写给陈升的那篇《给九十岁的你》,字里行间的情意我读懂了。因为“有些文字的吻,只留给受过伤的人”。
她说,陈升从来不关心她的唱片,只问她唱歌时快不快乐。那是父亲式的关心吧——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关心我飞得高不高,只有你关心我飞得累不累。
奶茶最后写道,你说过,大树要在天空交接相会才有意思,那时你的意思是说,我还是棵小苗,别老依附着你,要我自己学着长大!嘿嘿,你总会有90岁的时候,我也会有80岁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我不奢望我的树长得比其他人高,也不需要长得跟他人一般高,我只确定,我的树顶能遥遥见着你的树顶就够了。这令我想起舒婷的《致橡树》,也非常喜欢这种悠远绵长的感情。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希望跟某个朋友在养老院里重逢,两个头发斑白的人知道,我们一直把彼此放在心上。岁月已经裹挟着曾经似是而非的爱情呼啸而去,留下的是亲人般的情谊和惦念。也许,那曾经是心中的一道伤,但想起来总是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