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梁山好汉都是赳赳武夫吗? 其实他们中有很多诗人

2018-02-09 10:18:09

□陈学文

三、诗人吴用

梁山好汉中,按理说最像文人的应该是军师吴用,毕竟是私塾先生出身,但水浒中吴用留下的仅仅是一首诗,而且是一首逼得卢俊义上山入伙的反诗。

水浒第61回,吴用给卢俊义算卦,说卢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必身首异处。要避开此难,须去东南千里之外,并在墙壁上留下四句诗:

芦花丛里一扁舟,

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是一首藏头诗,说实话水平一般,故弄玄虚而已,应该不是吴用的真实水平。心神不宁的卢俊义左望右看,左思右想,竟然没有看出门道。看不出门道,也就着了吴用的道儿,“卢俊义反”四个字,给了管家李固一个机会。为抢卢的家产和美妻,李固不惜陷害卢俊义下了大狱,且买通差人董超、薛霸要杀害卢俊义,这才引出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卢俊义最终上梁山的情节。

四、诗人卢俊义

还是在第61回,卢俊义按照吴用说的须去东南千里之外避难的嘱咐,途经水泊梁山,打开包袱,取出四面白绢旗,用竹竿撑起来,上面有四句诗:

慷慨北京卢俊义,

金装玉匣来深地。

太平车子不空回,

要收此山奇货去。

卢俊义文武双全,棍棒天下无双,说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一点不为过,这首诗没有特别之处,表达的是一种目中无人的骄傲和狂妄,霸气十足。这是卢俊义写诗的真实水平吗?其实不然。这首诗卢俊义早就写好了,就是要在梁山给好汉们看的。估计是他怕好汉们看不懂太深奥的诗句,所以才写得如此浅白,而他的另一首诗就非同一般了。

且看水浒62回,卢俊义被判刺配沙门岛,董超薛霸押解卢俊义上路。正逢晚秋时节,卢俊义“忧闷之中,只听的横笛之声。”于是吟诗一首:

谁家玉笛弄秋清,

撩乱无端恼客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

非干吹出断肠声。

这首诗可谓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读来凄凉悲怆,堪比传统文人墨客的悲秋之语,而且是卢俊义随口吟出,可见他的文化素养确实非比寻常。

五、诗人鲁智深

鲁智深也是诗人?肯定有人深表怀疑,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且看水浒第3回,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不得不逃亡。走到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路口,见到众人围观捉拿自己的榜文,“鲁达却不识字”,幸亏金老喊了一声“张大哥”,将他拽走,才脱离险境。显然此时的鲁达还是一个标准的文盲。

但到水浒第4回,鲁智深到五台山下的“市井”,听得响声,间壁一家门上,写着“父子客店”。水浒第6回,鲁智深离了桃花山,在一座大松林里,见到一所败落寺院,山门上有一面旧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字,写着“瓦罐之寺”。书中的这两处交待,说明此时的鲁智深已经认得一些字了,与先前智真长老向赵员外说要“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禅”之语相呼应,智真长老应该是教他认字了。那鲁智深的学习态度怎么样呢?鲁智深初上五台山,智真长老曾对众僧说道:“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这说明鲁智深天资聪明,学习效果应该不错。

水浒第90回,鲁智深与宋江等人一同上五台山参见智真长老,智真长老写了四句偈语给鲁智深,“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于身边。”这里表明鲁智深的阅读水平已经很高了。及至水浒第99回,鲁智深听见潮信之响后,忽然参透智真长老的谒语,沐浴更衣后,讨纸笔写下一篇颂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人生的最后时刻,鲁智深不但识文认字,而且会进行有思想的写作了。这篇颂子,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写照,基本上可以作为一首六言诗来读。虽然直白,但意味深远,颇有人生感悟。从一介文盲,到绝笔诗人,鲁智深难道不是智慧很深吗?不得不说,施大爷给他起名字时是用心的。

六、诗人燕青

水浒第119回,浪子燕青劝主人卢俊义“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卢俊义却要等朝廷封赏,图个封妻荫子。燕青临行前留给宋江一封信,内有四句诗:

雁序分飞自可惊,

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

脱却风尘过此生。

燕青虽然位居天罡星末位,但武力超群,机巧灵活,既是小鲜肉,又是文艺青年,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连李师师也为之芳心大动。燕青告别宋江的这首诗,还是有一定水准的。首句运用比兴手法,是说梁山好汉虽然立下大功,但他还是有惊弓之鸟的感觉,表明他已知“进退存亡之机”,该到“纳还官诰”、退隐江湖的时候了。燕青从积极为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穿针引线,到功成名就后选择世外隐居,期间一定有过激烈的内心挣扎。从宋江等人的悲惨结局而看,不得不说,燕青的选择是明智的。

梁山好汉以武功闻名,其实很多人的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作诗填词,虽然不是他们的强项,但亦有可歌可赞之处。他们的诗作,或张扬,或悲怆,或明快,或豪放,或曲径通幽,或直抒胸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

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