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挑草泥塘

2018-03-09 09:40:05

□陈明干

清明前的一阵子,生产队田头沤制了好多草泥塘,两个月后,这些草泥塘早已“熟”透了。曾经的草泥塘水,已经晒干,塘面上尽是酱紫的颜色;晒裂的缝隙布满塘面,阵阵酸臭散发出来……如果不趁早将一个个草泥塘的泥肥挑到麦地里作为插秧的基肥,就会延误拖拉机耕地,继而影响秧苗栽插。农活再多,天气再热,生产队长也要组织人员突击抢挑草泥塘。

挑草泥塘的,几乎全是男人。力气大一点的女劳力有时也加入其中。挑草泥塘按土方计取工分,每方土7分工左右。一个草泥塘,可以两个人合挑,也可以3个人,自由组合。今天挑不出来,明天接着挑。

劳动积极的人,趁着早晨凉爽,天刚亮就扛着大锹、扁担下田了。迟一点的,早上六点多钟到达田头。

挑草泥塘,须将塘里的泥肥均匀地分布在大田里。草泥塘沤制在田的这一端,而田的那一端距离这个草泥塘有四五十丈远。早晨刚上工,人的力气足,挑草泥塘先从最远处倒起。

将一副担筐摆放在草泥塘边,然后手拿大锹,从塘的中心或塘的某一个边角开挖,边挖边后退。塘面看起来很干硬,其实大锹略微用力,一块松软湿润、又黑又臭的泥块就被挖了出来。因为先要挑往田的最远处,所以,刚开始挖的泥块不宜大,放在担筐里不宜多,往往每个担筐放上两个泥块便行了。           

挖好了泥块,挑担的人拿起扁担,上肩,一个跟在一个后面,大步向前。此时的麦地里,尽是七斜八歪的麦秸根,挑担的人走在上面,“哗喳哗喳”地响。“嗨哟号、嗨哟号”,运距远,担子重,挑草泥塘的人不由自主地打起了号子……到了田的端头,腰一弯,双手提起担筐中间的系绳,担筐颠覆,一担泥肥便倒在了麦地里。挑担的人喘着粗气,一转身,又挑着空担子往回走。

远路没轻担,每个挑担的人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总会在心里嘀咕:这田,实在太远了!

倒下一担泥块后,间隔几步,挑过来再倒。越往后挑,离草泥塘越近,这担筐中的泥块便渐渐大了起来,由两小块加到了3大块,每副担子的重量达到了100多斤。

烈日当头,一方圩田里,尽是来回穿梭挑着草泥塘的男人们。他们头戴凉篷,赤着上身,披件布肩,脸庞和身子被晒得油黑发亮,汗珠子不停地从紫铜色的皮肤上沁出来。那沉重的担子,压得每个人青筋暴突,肌肉鼓胀,也压得他们一个个脚下生风,呼呼作响。“嗨哟号、嗨哟号”,此时的挑担号子粗犷而简短,与他们喘着的粗气同时迸出。

田野里异常闷热,挑担的人挥汗如雨,浑身湿透。挑不了几担,他们便会跳到小河中,洗一下身子,喝几口清甜的河水。

若是圩堤上有几棵楝树和杨树,挑担的人会坐在树荫下,歇一会儿气,抽几口八分钱一包的“丰收”香烟,说上一阵子荤话。

要是几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碰在一起挑草泥塘,那可就热闹了。他们会打赌,比谁的力气大、比谁挑的担头重。众目睽睽之下,哪个服哪个?于是,每个人的担筐里都加了好几大锹的泥块,担头堆得高高的,每副担子有300斤以上。打赌的两个年轻人挑起扁担,并排而走。肩上的扁担压成了弯弓,终于,“咔嚓”一声,其中一个脚步一滑,一个趔趄,扁担断了!另一个胜券在握,精神大振,竟一口气将这超重的担子挑到了终点。

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