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小说《白鹿原》的白鹿意象

2018-03-12 10:08:43

■/杏  仁

上期刊出拙作《呦呦鹿鸣,一路同行》,意犹未尽,关于鹿,真有说不完的话。

白鹿的形象常常被赋予神话的色彩。相传乡贤李春芳进京赶考前夕,“梦豢兔化鹿”,奇幻之境激励人心,果然跃登榜首,高中状元。唐诗中有很多吟咏“白鹿”的诗句,如王昌龄的“仙人骑白鹿”,卢照邻的“驾青虬兮乘白鹿”,李白的“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钱起的“白鹿顾瑞草,骊龙蟠玉泉”,施肩吾的“呦呦白鹿毛如雪,踏我桃花过石桥”……神秘的白鹿,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卢广新老师为我刻的另一方鹿印,第一次使用是盖在我正在读的小说《白鹿原》的扉页上。

小说《白鹿原》也用关于白鹿的传说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根经线:“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麻廓清,毒虫减绝,万家乐康……”

读完《白鹿原》这一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掩卷沉思,小说中的人物:仙草、白稼轩、朱先生、白灵……一个个在脑海里重叠成白鹿的意象,美丽、吉祥、通灵,在雄浑、厚重、壮阔的古原上,奔跑如风,穿梭不息,时隐时现。

《白鹿原》开篇落笔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女人承载着苦难,也承载着希望。仙草是白嘉轩的第七个女人。白嘉轩在雪地里发现的白鹿化身也是一株仙草:“他怀看好奇心走过去,裸露的褐黄的土地湿漉漉的,似乎有缕缕丝丝的热气蒸腾着。更奇怪的是地皮上匍匐着一株刺蓟的绿叶……”仙草既有神奇的仙气,又有小草的质朴。仙草象征着顽强不息的母性力量。这与鹿的象征意义是一致的:“鹿,双角高耸,常常被比作生命之树。它象征繁殖力强,成长快和新生。”(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世界文化象征辞典》)

朱先生是“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先生”。朱先生在办完一生最后一件事——《滋水县志》印成之后,让妻子为他拔去最后半根黑发,妻子说:“上半截变白了,下半截还是黑的——你成了一只白毛鹿了……”朱先生是光明的使者,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传统的美德:善良、仁爱、宽容、正义。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让我联想到一位乡贤——魏儁(字克三)老先生。他把养子魏平孙(魏儁无子女,由其弟魏侨的长子承嗣)培养成能诗善画的大名医、县中医院副院长、县政协副主席,而魏平孙先生的女儿魏憙、孙女魏子,从事中医内科、针灸,亦各有所成。魏憙在《大美之兰》(兴化日报2015年8月14日第6版楚水)一文中深情回忆:她的大祖父魏儁(字克三)十七八岁即参加科考,经几番应试皆名列前茅,成为宣统元年拔贡,接着又入“国子监”学习。部试后,任法部七品京官,后又晋升五品法部举叙司主事。他接受新思想,反对封建帝制,主张民主共和,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他本可以追随中山先生走革命之路,但由于曾祖父受家境困扰,苦苦哀求这个长子及早还乡撑起一族之门户,百般无奈选择了还乡,以教书、卖字画为生,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以谦谦君子之风在各项社会事业中尽力奉献,继国学大师李祥之后担负起续编“兴化县志”的主要责任,历13年艰辛,终于修撰而成。往事如烟,而今耄耋之年的魏憙童年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她的大祖父书房挂着的一幅发黄的横幅大照片——孙中山先生当时在京与进步官员的合影,永远定格在她的脑海里……

白灵是革命的先驱,白鹿原的精灵,在她的身上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她在入党宣誓之后,对领誓人鹿兆鹏说:“我想到奶奶讲下的白鹿。咱们原上的那只白鹿。我想共产主义就是那只白鹿?”为了信仰,她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不惜舍弃爱情和家庭。她是父亲永远的痛,是父亲解不开的心结,当父亲确知女儿已死而浑身猛烈颤抖、嚎啕大哭时,一定想哭出憋在心中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那句话——“白鹿原最好的一个女儿”!

人物形象塑造得最有张力的当是白嘉轩,他的内心世界从容、博大、深沉、激越。白嘉轩一生坚守着白鹿原,他忍辱负重,要“在原上建立一种精神”。白鹿溶进了白鹿原,也溶进了白嘉轩的血液。正如作者陈忠实在创作手记里所说:“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白鹿的多维意象在小说《白鹿原》中自始至终反复呈现、吟咏、变奏、回荡,悠远沧茫,撼人心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一意象在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中是不易捕捉到的,只有读文字,读小说原著。

 

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