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拔 秧

2018-03-16 09:21:54

□陈明干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时节,收完了麦子,接着便是插秧。农事紧紧相连,累得乡民喘气的闲空都没有。

栽秧先得拔秧。

经过三十多天的精心管护,秧池田里的秧苗茎嫩叶绿,清秀茂密,似待字闺中,期盼着移栽呢。

天未亮,仍是星月高挂,秧池田里已经叽叽喳喳地闹嚷起来。拔秧的,差不多都是女人。只要是能栽秧的女人,都来拔秧。每天早上,一个生产队会有十多个女人拔秧。

拔秧的人,都会带着个秧凳,坐在上面拔。秧凳是专门制作的,上下各一块木板,中间是四根或两根木称子撑着。只是,下端的木板两头翘,这便于坐在凳上的人边拔秧边向前移动。

秧池畈都是长方形,五尺宽。这种宽度正好适合两个人并排拔秧。无须生产队长指定,两个女人会自行组合,合拔一个秧池畈。

熟练的人拔秧,是双手操作,左手拔,右手也拔,左右手同时进行。坐在秧凳上,弯着腰,低着头,双手抓着几棵秧苗,拳头的下端贴着泥土,用力向身子这边拖动,一下子就将秧苗拽了出来;握有秧苗的双手微微张开,继续伸向前面竖着的秧苗,合指,再贴土而拔。手掌里的秧苗渐渐多了,拔秧的女人还不满足,会将秧苗紧贴在手掌里,张开大姆指,敞开虎口,继续伸向前面的秧苗……当双手握满秧苗时,这才抬起头,直起腰,左右手不停地在田水中点拍着秧根,以洗去根上的泥土。感觉秧把轻了,双手的秧苗合并在左手上,右手从秧凳下抽出一根穰草,拦腰在秧把上绕上两三圈,再将穰草头别在秧把上,一把干净、葱绿的秧把便扎成了。女人随手将秧把放在身后,又埋头向前……

秧池田里,除了远处的蛙鸣虫唱,除了拔秧女人有说有笑的声音,更多的,是接连不断的悉悉悉的拔秧声和唰唰唰的洗秧声。

不会拔秧的人,要么只能单手拔秧,另一只手握秧;要么两只手都拔秧时,其实还是一只手在拔:左手拔而右手停,右手拔而左手停,双手无法协调作战。当手心里的秧苗满了,秧把根上的泥巴也是丁丁挂挂的,重实实的,需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洗去。

会拔秧的人,手中的秧苗很有条理地一根根地紧密地聚集在一起;扎成的秧把看似一把,其实仔细看,还是由两小把相拼而成,即左手拔的秧把和右手拔的并靠在一起,只是由一根穰草捆着。这种秧把,乡民称之为“双手秧”。到了大田,栽秧人栽到这种秧把,抽秧快,分棵栽插时也快。而不会拔秧的人,手中的秧苗杂乱,扎成的秧把形成一大块,成为乡民俗说的“整把秧”。栽到这把秧时,分棵较慢,影响栽秧的节奏。

拔秧时,秧池田里的水位也影响拔秧的进度。水大,正好是秧苗身子的一半,此时既好拔秧,也好洗秧;若水位太小,不利于洗去秧根的淤泥。因而,在拔秧的前一天,生产队长会吩咐机工为秧池田上好水。

拔秧,须卷起裤管,赤裸着双脚。长时间浸泡在田水里,不知不觉,有蚊虫叮咬,有蚂蝗附吸,有皮疹显现。乡下女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淡然处之,毫不矫情。只是,在全神贯注拔秧的过程中,要是手里抓到了一条正在扭动的水蛇,还是忍不住发出惊恐的叫声。

当晨曦初露,太阳升起时,一块块秧池畈上,还有田埂旁边,尽是挤挤挨挨的、一把把束了腰的青绿的秧把。

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