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紫燕归来

2018-04-27 09:26:37 兴化日报(数字报)

□沈光宇

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明媚日光,剪出了依依杨柳,剪出了呢喃紫燕。

至今还记得呢喃紫燕在春天里,站在我家屋檐下,面对我们在呢呢喃喃地说着什么。我们只是觉得好可爱,妈妈却说,燕子又要到我家抱小燕子了。她接着说,你们仔细听听,燕子在打招呼呢:“不借你家粮,不借你家草,借你家房梁抱小鸡。”细细听来,还真像是说的这些话,特别是最后的“抱小鸡——”拉得很长。我们当然欢迎燕子来我们家抱小鸡。其实家家都欢迎燕子借房梁抱小鸡。乡间有个习俗,认为有燕子借房梁抱小鸡,是个吉利。说明这一家不会遭灾。试想,这一家倘若遭到灾害,住在窝里的小燕子不就跟着遭殃了?燕子就是有这能耐,它会测算到谁家吉利,就到谁家借房梁抱小鸡。所以燕子到来,让家里人都满心欢喜。

借得房梁抱小鸡,一对紫燕便忙碌起来:去衔泥,选用黏和的;去衔草,选用柔软的。当黏土粘牢房梁以后,紫燕就交替将柔软的草与黏和的泥,一层又一层地涂沫在一起。看似绅士般的紫燕,虽然依旧穿着燕尾服,可这时却是满嘴的泥巴,满嘴的草屑。“春燕衔泥”这句成语就是把这种辛劳刻录在人们记忆之中。燕子就是有这等精神,不辞劳苦,不怕艰辛,重复着、重复着、又重复着。春燕衔泥并不只是简单重复的劳动。燕子早已有着自己的设计:燕窝要做成半圆形,这样利用空间大,可以住得下五六只小燕子;燕窝要做得浅浅的,这样便于小燕子趴到外面,便于喂食。浅浅的燕窝还便于小燕子转过身体,向外排泄,不至于把小小的燕窝弄脏。浅浅的燕窝,还有一个考量,就是不给小燕子营造安乐窝,逼着它们早早地站到外面,学会展翅,学会飞翔。

10天!仅仅用去10天!一对紫燕起早贪黑,终于将孩子的摇篮营造成功。当燕窝牢牢依附在房梁之上,母燕产卵,然后孵化。公燕飞来飞去在一旁照看,还替换母燕外出觅食。小燕子刚孵化出来就会张开大嘴要吃食。人们常说的黄口小儿,原本就是说的小燕子。小燕子长着黄黄的大大的嘴巴,仰天一呼叫,占据大半个脑袋。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没有牙齿,喂它虫子,它嚼不碎;公燕母燕同样没有牙齿,捉来的虫子也不能粉碎。但是它们自有生存之道,那就是公燕母燕把捉到的虫子先吞下,经过胃一番软化,再吐进小燕子的大嘴巴。长着大嘴巴的小燕子,没睁眼就知晓父母的到来。它们都会叽叽地叫唤,甚至还会相互比较着谁的叫声响,谁的嘴巴大。一窝燕子正常是6只,一齐叫唤,一齐张嘴,在这争先恐后之中,公燕母燕如何安排?燕子父母都十分疼爱这些心头肉。它们知晓如何喂养——那就是依次喂食。燕子父母就是有这等记忆:公燕喂过,母燕依次接在后面喂。它们并不是同时到来,好像也没有做上什么记号,可就是凭着默契,有条不紊地喂着张着大嘴的小崽子。

小燕子一天天长大。长大的小燕子已经会颤颤抖抖地站在燕窝边沿,转过身体向外排泄。家里人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所以在紫燕来借房梁抱小鸡的时候,父母就抬过桌子,摞上凳子,把用旧的斗篷反过来,再系上绳子,吊在燕窝下面。目的有二:一是接住小燕子的排泄物,二是防止站在窝边沿的小燕子掉到地上。平心而论,一窝燕子的成长,除了有公燕母燕的悉心呵护,也离不开主家的精心关怀。自从紫燕进入家庭,主人家就不会关上大门,即使遇到风雨之日,也会敞开一扇窗户,为的是便于紫燕进进出出。所有借房梁给紫燕抱小鸡的人家,都把紫燕看作自家的客人,都给予善待。

随着春风春雨轮番交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锦绣河山。经过将近60天的风风雨雨,人们终于可以在春光里看到小燕子飞翔。不断长大的小燕子把小小的燕窝完全挤满,逼得身体强健的小燕子站在燕窝边沿,试着展翅,试着飞翔。当第一只飞出以后,后面的也不甘落后;健壮的一下子飞远了,胆怯的飞出去又回来。公燕母燕自从孩子们出生,每晚一直都是趴在燕窝外面,也许是在欣赏自己的宝贝,也许在期盼孩子长大。就当孩子都学会飞翔的时候,公燕母燕依旧每晚趴在这里:它们生怕有一个孩子经不住风雨,还依赖老家:它们生怕有一个孩子一时找不到伴侣,还留恋老窝。

不久,只留下一只空空的窝,还有两只空巢老燕。

没有悲伤,只有等待,盼明年重新描画“似曾相识燕归来”。

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