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味蕾的记忆

2018-05-04 09:27:57 兴化日报(数字报)

舌尖上的兴化之沙沟美食

味蕾的记忆

□本报记者 朱 莲 特约通讯员  姜洪义

味蕾的记忆是恒久的,无论你走多远,内心深处总有一缕味道让你无法忘怀。近日,记者来到民风古朴的沙沟古镇,被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所吸引。在这里,有饮誉大江南北的藕夹子、水粉炒鸡、酥皮春卷等名菜和点心,并被列入中国维扬菜谱,享有“游在东吴杭州,食在广陵沙沟”的说法。

藕夹子、水粉炒鸡:

眷念的味道

在沙沟,不得不尝的有两道菜,一道菜是藕夹子,另一道菜便是水粉炒鸡。几乎镇上的特色饭店,都会上这两道菜供前来旅游的外地人品尝,这些往往也成了被很多人眷念的味道。

“藕夹子”是沙沟的方言,在维扬菜系中它叫“藕合”,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成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像古时的钱币。出锅的藕夹子色泽金黄,吃起来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酥脆可口、藕香浓郁。水粉鸡是沙沟民俗中的一道乡土菜肴,曾有民间传说,清代乾隆年间,古镇上有一乳名叫“巧篮子”的女民厨在太平街口开了一家“六和春”菜馆,经营平民化的经济小吃,是她独创了“水粉炒鸡”,深受食客欢迎,被广为流传,至今仍是沙沟美食的保留菜谱。

出于对烹饪的兴趣,欧林洪在17岁时就跟着沙沟本地经验丰富的老厨师学习手艺,曾在上海、扬州等地的饭店、酒店做过厨师。1995年回到沙沟后,他在水产酒楼里做厨师,当年月薪3000元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之后,他创办了盐沙酒楼,主打特色菜就是藕夹子和水粉炒鸡。“不能让沙沟特色菜失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每道菜的制作工艺加以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沙沟,品尝到沙沟美食。”欧林洪说,制作藕夹子,他选用本地种植的、直径在6公分左右的藕段,除去藕节,去皮后洗净开始切片。在切片上非常讲究,对厨师的刀功要求也很高。欧林洪在后厨演示给记者看,过去的传统切法是,一只藕夹子由两片组成,两片之间不能分离,仅留8毫米的连接,这样切的弊端是包不了太多的馅料。现在,他都是切成连续的薄片,这样可以将肉馅均匀地抹在藕片上。肉馅选用精肉剁成肉泥加上细猪油渣和肉沫,并加入生葱和少许酱汁,充分搅拌均匀到上劲为止。接着,将加工好的肉馅均匀地涂抹在两片藕片上,再蘸满面粉糊,放入六七成开的菜油中煎炸而成。欧林洪说,和面粉时要滴入少许白酒,这是为了面粉能够起酥,和的厚度也要适中。“油炸到藕夹子浮起来呈金黄色就可以起锅了,油温过低,藕夹子会不成形;油温过高,藕夹子会炸焦黑,既没看相也没口感了。”欧林洪说,目前,他的侄子胡金军从17岁开始,跟他学厨艺已有10多年,这也是为了将沙沟特色美食制作工艺能一直传承下去。

“水粉鸡”这道菜是旧时沙沟宴席“六大碗”中的主打菜,其特点是水粉油而不腻,鸡丝嫩而不散。虽说是乡土菜,可是沙沟人很喜欢食用,宾朋相聚、婚宴寿宴上都少不了这道菜。传说,水粉鸡的产生在清代乾隆年间,兴盛于民国时期。这期间,沙沟商贾林立,批发零售业兴旺发达,民间的茶馆、酒楼也应运而生,街头巷尾的小茶馆、小吃店比比皆是,他们纷纷拿出价廉物美的乡土茶肴,供来做买卖和办事的乡民享受。

欧林洪告诉记者,水粉炒鸡的主料就是鸡丝和水粉,制作过程要分两个锅同时进行,最后将两者合二为一。他选用本地养殖的草鸡,宰杀去毛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和葱、姜等配料,用温火炖一个小时左右,再将熟鸡肉手撕成一根根条状的鸡丝。“鸡丝过细会看不出形状,过粗会影响口感。”欧林洪说,在炒鸡丝时,同时放入黑木耳、荸荠切片、大蒜、红椒丝等配料,用大火快速翻炒四五分钟,将鸡丝炒得很嫩后起锅,有了黑色、白色、绿色、红色等颜色的搭配,炒出的水粉鸡晶莹剔透,可谓色香味形俱佳。水粉炒鸡的关键环节就是“浴”粉丝。为了让粉丝有嚼劲,欧林洪与山东的一家绿豆粉丝加工厂长期合作。对于为何选用绿豆粉丝,欧林洪解释道,他选用上等的绿豆粉丝,用温水将其泡软,放在锅内用高汤将其用温火“浴”透后盛起。由于粉丝是放入高汤中经20分钟后熬出来的,这样,才能让鸡汤慢慢浸入到粉丝里。因此,需要选用耐得住“熬”的粉丝。“每盘水粉炒鸡需要8两左右的熟鸡丝,等到粉丝‘浴’好后,将鸡丝往粉丝上一浇,一道水粉炒鸡就好了。为了便于顾客食用,他会用剪刀将长而不断的粉丝剪成几段。

一盆水粉鸡端上桌,表面不冒热气,其实里面的粉丝很烫。这时,好客的主人会友好地提醒客人,用调羹舀上一勺,稍凉一下,才能入口品尝。

酥皮春卷:

传承的决心

春卷这道点心各地都有,唯独沙沟的酥皮春卷风味特别,不仅外皮酥脆松香,内馅也是糯粘可口。轻轻一咬,抿嘴细嚼品味,就有一种无形的满足感在升腾。

沙沟人有吃早茶的习惯,茶头吃完要吃点心,春卷便是顾客首选的点心。在饭店和酒楼,酥皮春卷也常常被当做一道压轴点心上酒席。不过,酥皮春卷属于季节性食品,一般到阴历三月前就不再出售。令记者欣喜的是,沿着古镇走了一圈,穿过两三条小巷子,终于找到了做酥皮春卷的手艺人徐学荣。“尽管工序繁琐且利润微薄,但我也不想让这传统制作手艺失传。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吃苦去学了。”徐学荣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20岁就开始学做酥皮春卷。从擀皮到和馅就需花费很长时间,因此,他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下午两点左右便上街摆摊,现炸现卖酥皮春卷。

见着徐学荣用擀面棒自制春卷皮,每张春卷皮呈大圆形状,记者很疑惑。因为城里人常见的春卷皮,大多是将一团面糊在铁板上转上一圈后就将面糊提起,大约数秒的功夫,铁板上留着的面浆就由稀糊变成了一张张薄薄的春卷皮。而徐学荣从擀春卷皮这一工序开始就很特别,绝对是门技术活儿。先将一定的面粉倒入干净的容器内,接着,在炒锅内放入熟猪油100克,将其烧热至冒烟状,另用一口锅将骨头汤或鸡汤200克烧沸和滚油同时倒入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加点盐后快速搅拌上劲,和匀和透后经冷却即成酥油面。“将油倒在面粉上时,能听到‘呲’的一声,只有用高温油才能揉透面粉。”徐学荣说,最初,要先用清水将面粉搅拌很多遍,将酸味去除后的口感会更好。和好面团后,盖上一块干净的湿布。根据当天的气温控制冷却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间。关于馅料的准备,徐学荣说,将葱、肉丝下锅炒好后加骨头汤,再加少许的盐、糖、淀粉加以搅拌,待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包春卷了,在包的过程中,也会放入一定量的手撕鸡丝,卷成长7厘米、宽2.5厘米左右的春卷生坯,用清水封口。最后,在炒锅中放熟猪油烧至五六成热时,放入春卷,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即成。徐学荣说,在食用时千万别心急,因为外面的酥皮虽然只有余热,可里面的馅儿是很烫的。要慢吃、细品,才能吃出酥皮春卷真正的味道。

“我常年在外做生意,就好这口正宗的味道。这不,昨天刚回来,今天就来买了。”家住石梁村的姜先生说,他常年在外打拼,每年回老家祭祖,都会买一些沙沟特色美食带走,让身边的朋友也尝尝来自家乡的味道。

 

“情”素来是美食至高无上的最美调味剂。奔波忙碌后享受家乡美食带来的归宿感,游子在外尝到家乡味泛起的绵长思乡情……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悠长的岁月里让人回忆起那番熟悉又别样的滋味。

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