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立夏的那些习俗

2018-05-04 09:27:58 兴化日报(数字报)

□刘双湖

立夏是夏季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许多人还以立夏日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兴化人立夏的习俗:吃蛋(早油煎蛋、煮立夏蛋给小朋友、中午吃涨蛋),吃韭菜,吃立夏饼,炒立夏饭,坐磙子不坐门槛。

立夏日吃蛋。立夏当日,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物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是鸡蛋,也有煮鸭蛋的,当然,要数煮鹅蛋是最有吸引力的。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在物资匮乏的时期,吃是人们的头等大事,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点好的。立夏早晨吃个油煎蛋(鸡蛋),中午吃个涨蛋,将鸭蛋打到碗里加水搅和,也有在锅底倒一点水,然后把搅和好的蛋倒进锅里烧,等蛋起孔后,反过来烧,然后才放油。这样盛起来多,吃到嘴里嫩。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兴化人过去吃饭少桌凳,也没什么菜,天一热,大人小孩都喜欢捧着碗吃,真是:大碗一捧,鞋子一沓,门槛一坐,拉话一场。给人是懒惰的印象。而且立夏后天气暖,各种小虫活动增加,坐在门槛上,有爬进裤管的可能。小时候,大人常叫青少年立夏去坐石磙子,坐磙子的一夏有劲有力气。

立夏日吃韭菜,吃韭菜不疰夏。韭菜内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都较高。韭菜中还具有挥发性的硫代丙烯,具香辛味,可增进食欲,还有散瘀、活血、解毒等功效。

立夏日吃立夏饼,炒立夏饭。栽秧的妇女吃了立夏饼,栽秧腰不疼。立夏饼是在清明节当天,用糯米粉做的粘饼。家中有成年妇女就要做,报刊文章上提到“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对农村妇女栽秧的形象写照。栽秧在农村是一件大的农话,很辛苦。5月起早栽秧要穿棉衣,腿上冻得裂口子见血影,6月栽秧烂脚丫,最难受的是腰疼。清明节这天做成一个个熟的小粘饼,用杨柳枝条穿起来,挂在屋檐下,待立夏日摘下来煮吃。现在还有煮立夏饼吃的习俗,没有粘饼,就买小烧饼用杨柳枝条穿挂。炒立夏饭是在清明当日盛起一碗饭,隔日放在太阳下晒干后,到立夏之日,用香油炒了吃,其意义与立夏饼一样。

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