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舍是读书

□苏宝大
1979年,我18岁,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冬日大早,迈出家门,越过长江,到上海当兵去了。
进入了梦中的绿色军营,遇上好的学习环境,从此我便迷恋上了读书。毋庸置疑,我这痴迷的文学情结便是从那军营开始的。部队文化娱乐设施齐全,近200名官兵,业余时间,有人打篮球、下象棋、打扑克……我却喜欢一头钻进俱乐部阅览室一个安静的旮旯读我喜欢的报纸副刊或厚厚书籍。隔三差五也会上街逛一下书店。
刚进部队,每月津贴6元。每次购完了新书,接下来只能逛旧书店了。旧书既便宜,品种也多。那时我常去的有南京路、淮海路和徐汇区一带几家旧书店。每次逛完我都会抱一摞子旧书回来。战友们看我把那些带有微黄的旧书当宝贝捧回来,觉得不能理解。
看了几年书,我就想学着写点啥。说写就写,去新华书店买来稿纸,去阅览室翻找报纸的邮寄地址。
漫长等待了几个月,突然在某日中午,连部文书徐小海伏在二楼栏杆上,伸长脖颈,放开喉咙,往楼下大喊,让我去取一封编辑部的来信。当我兴冲冲接到信封,看到左上角盖有蓝色邮戳“退稿件”字样时,心一下子凉了。往后几年,陆续收到这样的退稿信,我便悄悄塞于床单底下。
忙活了几年,却只在1984年深秋某日一份南京军区政治部内部出版的《人民前线报》副刊上,刊登了豆腐块大小几百字的小散文《一条军被单》,后来,虽然我陆续写陆续投稿,再也无缘登上那报,但我没有一天放弃读书。
时光荏苒,六年的军营生涯结束。1985年冬,退役返乡,在家待业,后结婚、生子,家庭的琐事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物质贫穷倒也罢了,精神匮乏实在难捱。加上那时乡村夜晚经常停电,煎熬着那一年年一月月黑漆漆漫长的夜,常常想起军营每晚灯下捧读书本的乐趣。
此生难舍是读书。点起油灯,穿衣下床,翻出从部队带回的书,一本本一页页一读再读。
说句实话,读书是枯燥的,写作更不能赚钱,但只有文字才是我心灵的港湾,它能令我窒息的生活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么多年来,酸甜苦辣,风风雨雨,冷嘲热讽,我都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唯有我的家人一直默默支持着我。我懂得,我们每度一日,终将不会再重复,唯有坐下来读书,我才不会惋惜时光的流逝,我才感到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