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金嗓子”陆爱琴

2018-06-15 08:35:01 兴化日报(数字报)

□本报记者 陈 华 通讯员 蔡爱芳

5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江苏共有46人入选,其中,我市茅山镇的陆爱琴作为“国字号”非遗项目“茅山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成功入选。说起“茅山号子”,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将茅山号子唱进中南海的朱香琳;另一个就是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号子”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陆爱琴。日前,在“秧田飞歌—苏浙皖秧歌号子邀请赛”中,有着一副“金嗓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爱琴又用一曲茅山号子《小妹妹》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评委与观众,荣获一等奖。

她自小就爱好唱歌

“东边那个太阳哎,照在那个茅山上呦,水田那个茫茫好栽秧,妹打号子哥搭腔,哎嗨……”6月6日,在茅山镇文化站内,陆爱琴给记者唱起了茅山号子,悠扬清脆的歌声在室内久久回荡。

46岁的陆爱琴是土生土长的茅山人,在当地经营着一家蛋糕房。但她更为人所熟悉的身份是茅山号子非遗项目传承人,为了传承好茅山号子,陆爱琴经营的蛋糕房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在茅山,号子不叫唱,叫打,而且几乎人人都会打号子。”陆爱琴告诉记者,“茅山号子”是对各种号子的统称,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可分为车水号子、栽秧号子、薅草号子、挑担号子、碾场号子、掼把号子、牛车号子等。从音乐结构上可分为长号子、短号子。茅山号子中的“栽秧号子”独占鳌头,俗称“小妹妹”。

陆爱琴告诉记者,家里人的嗓音都比较好,当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经常听妈妈和奶奶唱一些民间小调,在家人的影响下,她自小就喜欢唱歌,不是跟着妈妈后面打号子,就是跟着唱片机后面唱小调,有时候跟着唱片机能唱上半天。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她唱的歌、打的号子邻居们都爱听,天生一副好嗓子的陆爱琴只要一开口,邻居们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听上一会儿。

16岁那年,陆爱琴到茅山文化站的电器厂上班。从那以后,陆爱琴过上了一边工作,一边打号子的日子。打号子的形式是“一人唱众人和”。刚开始工作那会儿,陆爱琴还不是领唱,跟在一群人后面答声。虽然很多人一起和声,但陆爱琴的声音特别突出,嗓音既高亢有力又甜美细润,每次都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也曾遇到困难与挫折

茅山号子在苏中里下河,甚至全国都久负盛名。1956年,19岁的茅山少女朱香琳将茅山号子唱到了中南海,唱响了全国。而现在,陆爱琴一路高歌,将茅山号子唱进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也成为“茅山号子”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陆爱琴对于“茅山号子”的热爱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有演出,她都会积极参加,近30年来,她的身影、歌喉出现在兴化几乎所有的乡村舞台上。众人眼中,陆爱琴就是为“茅山号子”而生的,因为她热爱打号子,能凭着聪慧、悟性和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很快学会所有的茅山号子。但是,只有陆爱琴自己知道在追逐“茅山号子”的过程中,她遇到过多少困难与挫折,也只有她自己清楚为了打好号子,她流过多少汗水和泪水。

少女时期的陆爱琴为了打好号子,闲暇之余,经常走访当地的茅山歌手,向那些乡村歌手学习打号子、唱小调。一次偶然的机会,陆爱琴听到了乡村歌手施牛林打号子,从那之后,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她家唱几句,切磋一下,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现在。“她打的号子很有味道,我觉得比较适合我唱。”陆爱琴说道。

据陆爱琴介绍,她是在1990年左右开始主唱的,至今已经唱了近30年。“别看我现在说唱就唱,一点不怯场,其实刚开始唱的时候,我的表现特别差,每次排演都要被站长、导演说。”陆爱琴笑着告诉记者。

虽然从小爱好唱歌、打号子,但是陆爱琴本质上还是一个性格腼腆的人。刚开始登台表演的时候,她总是放不开,虽然嗓音一流,但是动作总是很僵硬。因为动作不自然这个原因,陆爱琴默默流了很多次眼泪,可每次她都是擦干眼泪,继续抬头挺胸唱起来。为了让自己的动作更自然,那段时间陆爱琴天天对着镜子练习打号子、摆手势,一遍一遍又一遍……当然,陆爱琴的努力成效是显著的,在不久后的第一届茅山号子大奖赛中,她以独特的嗓音、优雅的动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陆爱琴的号子越打越好,她也变得越来越忙,经常接到不同地方的演出邀请。演出多了,照顾家庭的时间少了,她爱人的怨言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为了避免与爱人发生争吵,她接到演出邀请后就偷偷摸摸地去唱完再尽快赶回家。一次,她又接到演出邀请,正准备出门的时候,爱人拦着她说道:“你整天唱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也不照顾了,你还要不要这个家了?”面对爱人的不理解,陆爱琴只能耐心解释,说“我已经答应了人家的演出邀请了,不能不去。”

面对陆爱琴的坚持,她的爱人也没有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后来陆爱琴发现,爱人的反对声随着她带回家的一份份荣誉而慢慢减少。在得知“茅山号子”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后,爱人真诚地对陆爱琴说道:“你的坚持是正确的,以后你就放心地唱吧,家里有我照顾。”

她努力培养传承人

随着茅山号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学唱茅山号子的队伍。而陆爱琴作为茅山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许多对茅山号子有兴趣的年轻人慕名找到她“拜师学艺”。

陆爱琴笑着告诉记者,女儿刘艳也算得上是她的徒弟之一了。今年24岁的刘艳,是跟她“学艺”时间最长的学生,刘艳从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就跟着陆爱琴后面哼唱,大了以后,就给陆爱琴答声。

茅山中心校学生金银凤也是众多“学徒”之一。金银凤爱好茅山号子,除了在学校学唱茅山号子之外,还经常到陆爱琴家取经。陆爱琴说,以前她学唱的时候,老一辈的歌手都毫无保留地教她,现在,只要有想跟她学唱号子的,她也非常乐意教,算是为茅山号子的发展和传承出一份力。

“这次泰州市第二届非遗博览会上,我们考虑创新一下出场方式,比如可以找两个学生一起打号子,这样不仅形式新颖还能体现我们注重传承。”“这个方式不错,但是打号子的时候如何衔接是个问题,我的音太高了,我担心小朋友们答不上。”……采访当天,陆爱琴还不忘与文化站站长蔡爱芳讨论受邀参加表演的事宜,她建议先找两个学生一起练习一下,然后再考虑如何衔接融合。

除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传承“茅山号子”之外,陆爱琴还成了一名“编外”教师,她积极参与到镇政府组织的各种非遗资源的普查和开发工作中,比如政府组织开展“茅山号子进校园”活动、编写《茅山号子》教材书籍、在中小学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等。

“对于茅山号子的传承与发展,我们注重做好人才建设。如今在茅山学校,随便拉一个小孩,都能哼唱出一段茅山号子。”蔡爱芳说,目前他们正在筹划暑假期间开办“茅山号子”免费培训班这一事项,同时计划常态化开设培训班,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到打号子的魅力。

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