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麦香里的端午

2018-06-15 08:35:03 兴化日报(数字报)

 □陆泉根

我记得那个上午闷热,语文课上了不到一半,我的后背已经湿透。趁着学生们思考的间隙,我飞快地瞟了一下窗外:白花花的太阳,白花花的操场,还有一动不动的柳树枝条。 “这个鬼天气!”我暗暗骂道——上完课,我要去挑麦把呢。深呼吸时,我嗅到了空气里的淡淡麦香。

课文讲完,下课还有几分钟,我开始“发挥”,谈楚辞,谈屈原——后天就是端午节,谈这些恰到好处。学生们的兴趣好像不在这,他们更关注的是窗外、田野。整个高一(2)班,多是农家子弟,收获的季节,家里指望他们,他们也牵挂家里。教室的后面,位置空了好几个。

铃声姗姗来迟,挟起教案,我匆匆而去。25岁,不小的年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在田里累死累活,自己躲到办公室吹着电风扇。我是个农村孩子,是父母拼命赚钱把我培养成了一名教师,饮水思源,我不能忘本。

割麦的日子是父亲定的。在我们家,父亲的话就是圣旨。他的意图显而易见:颗粒归仓,过一个安逸的端午节。在岁月的面前,父亲没有改变他的固执,改变的是他的身体,瘦弱的他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健壮的儿子。只是,我不够健壮,“瘦猴”的绰号被人叫了很久。父亲理解我,对我没抱多大的指望,笑笑:你有课上课,麦子别担心,有你妈和我呢。

父亲母亲天不亮就出发了。他们想早点下手,趁着气温低露水重,尽可能不惊动太阳——热是小事,暴晒后的麦秸会变得脆弱,穗头容易掉落。父母是撑着船去的,带着冲天的干劲和两把锃亮的镰刀。母亲吩咐给我,有空帮着挑几趟麦把,顺便做点后勤。回到家,我赶紧淘米烧火,煮了一锅粥。我盛了一大半到铝锅里,放在桌上冷却。粽子昨天已经煮熟,回下锅,捞出即可。我了解母亲,在她心里,收麦是比端午更重要的节日。麦芒初黄,母亲就暗暗准备好了糯米。母亲是功利的,裹粽子,为的是填肚皮,肚皮饱了才有力气,有力气才能收好麦子,就这么简单。每年的端午,不等艾叶菖蒲挂上门楣,母亲早就裹好了粽子,安心等待麦子的成熟。母亲裹粽子快捷:三枚粽叶,捋顺,手指翻转一下,粽壳就做成了,灌上糯米,用筷子捣瓷实,再取一枚粽叶封口。用一根线绕上几圈,扎好。

我家的麦田不大,一亩二分。也不远,20分钟后,我便出现在麦田的面前。这个时候,太阳快到树顶,炙烤着大地上的一切,麦香也越发的浓郁。父亲母亲一直弯着腰,等我走近,他们才直起身子。父亲不停地喘气,胸口很配合地一起一伏。我倒了一杯茶,递给父亲,父亲一仰头,喝得精光。麦子只剩下很小的小块还站着,母亲对父亲说,赶紧,你们去挑把吧。

麦把要挑到田头的河边,那儿有一条不算大的水泥船在等着。只是,肩头的麦把要经过两块大田,距离不近。母亲吩咐我轻拿轻放。我拿上把叉,对准两个麦把的腰部戳了下去,再提起一个麦把,穿进把叉的末稍,我弯下腰,麦把便上了我的肩。除了挑麦把,父亲还得堆麦把,堆到水泥船上。这个技术活,只有父亲胜任,他能码得整齐稳重。母亲是不会让我堆的,毛手毛脚,糟蹋麦子是小事,堆不稳,船会侧翻的。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起初还算轻松,但很快我就感到肩膀生疼,两腿无力,重心不稳,跌跌撞撞,就像踩在钢丝上。真的是路远没轻担。看到我的笨拙模样,母亲扑哧一声笑了:还好,你考上大学,种田的话还不喝西北风?——歇会儿吧。我赶紧拿起毛巾,溜向河边。

麦子割完。“午餐”的地点安排在田头的一棵楝树下。这棵楝树谈不上“亭亭如盖”,但毕竟有些阴凉。稀饭、粽子,一小碟咸菜,这是午餐的全部内容。父亲母亲吃得很香,特别是父亲,他喜欢粽子。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最多的一次,能吃五六个大粽子,还不要沾糖。午餐后的效率是高的,很快,麦把挑完,水泥船变得高大起来。

船到小镇的时候,已是黄昏。麦把全部被“请”到了南大街。南大街,新大街,水泥方块铺就,宽阔,车辆少。以前这里是一条小河,后来被填,铺上水泥方块。农忙时,这里便成了打谷场,被瓜分成几块,掼麦晒麦。南大街有路灯,可以挑灯夜战。母亲细心,出发前就用砖头圈好了势力范围。父亲搬来磨盘,绑在两条长凳上。父亲抓了一把麦子,狠狠地朝磨盘掼去,麦粒四溅。天色已晚,开夜工不可避免,这正合母亲的意思。母亲做事喜欢一气呵成,名言就是“麻雀子还赶个秋天”。我以备课的理由,去了学校,躲在宿舍里躺了一会,居然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上完课的我赶到南大街时,麦子已经掼好,母亲翻晒着小麦,阳光下的小麦,颗粒饱满,托在手心沉甸甸的。父亲眯了一会后,准备堆草堆了。帮着父亲搬了一阵子麦草后,我悄悄溜到学校——下午,学校有一场篮球赛,学校组织的,庆祝1989年的端午节,我司职后卫……

若干年后,我到了城里的学校教书。那一年收麦的情景在我的记忆里变得越发遥远,而羞愧和自责却一直充满我的内心。端午的前几天,社团课,我和学生聊端午节,没有谈楚辞,没有谈屈原,我找来作家毕飞宇的《平原》,给大家朗读有关内容:

“绵延不断的麦田与六月的阳光交相辉映,到处洋溢的都是刺眼的金光。太阳在天上,但六月的麦田更像太阳,密密匝匝的麦芒宛如千丝万缕的阳光。”“一旦田里的麦子黄了,庄稼人望着浩瀚无边的金色,心里头其实复杂得很。喜归喜,到底也还有怕。这种怕深入骨髓,同时又无处躲藏。你只能梗着脖子,迎头而上……”

这写的是端午?我说是的。孩子们面面相觑后,齐刷刷地盯着我,好像看着一个无处躲藏的小偷。端午,这个麦香里的节日,以及飘着清香的粽叶,在我眼里,就是为了一场丰收而设的铺垫或总结。孩子们不理解,他们当然不能理解:这是一帮城里的孩子,在城市的空气里,他们闻不见麦子的香味。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