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需要野蛮地生长
文学需要野蛮地生长
——毕飞宇工作室第十四期小说沙龙再次走进扬州大学

□本报记者 郭亚群
6月的最后一天,小雨,梧桐、水杉在潮湿的空气中泛着亮眼的翠绿,校园俨然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
“今天,外面下着小雨,而我们要讨论的文本却是《天晴》。”6月30日上午,毕飞宇工作室第十四期小说沙龙再次走进扬州大学文学院——毕飞宇先生的母校。
《天晴》出自扬州大学文学院一位2017届学生之手,小说讲述了一位不得志的作家简易在一次旅途中邂逅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艳遇。
小说写得过于“实”,小说的节奏过于缓慢,意象的呈现不够明晰,小说的思维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秉承着小说沙龙的活动宗旨,每个参会者都直接指出了小说存在的不足。
“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小说的主人公简易在婚姻中的状态和在艳遇中的状态形成了对比,这一点是很好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个对比写‘足’。小说写得太实了,可作者做‘实’的能力又达不到。我非常希望能够在作品中看到作者的那一点聪明劲儿,但很可惜,我并没有发现。”小说沙龙的老朋友——《雨花》杂志社主编朱辉先生延续一贯的风格,语言犀利,却真诚恳切。
“作家基本的责任是想象,当想象往外走的时候,我们不能用糟糕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去伤害想象。另外,我发现这个写作者是用的中学写作文的方法来写的小说。中学老师要求的作文的完整性其实对小说来讲,是一个巨大的伤害。我们需要好好地对自己的中学时代Say goodbye。从河流进入大海,就必须要换工具、换思路,放任思维的惯性以及道德观念,会影响小说思维、小说走向,最终影响小说人物。”毕飞宇先生依然一针见血,指出了小说作者最根本的思维误区。
第一次参加小说沙龙的知名文学评论家何平先生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写作者是从阅读走过来的,而这一代的写作者更多的是受到流行文化比如影视作品的影响。好的小说要有含混、意外、闲笔等东西,而现在的流行文化不提供这种丰富性,这就导致了这篇小说变成了解释说明。小说是从日常中抽离出来的,小说人物的走向要根据人物的心理起点来发展,而不应该通过作者道听途说的一些经验来处理,这样会导致小说没有惊喜没有悬念。“我觉得这个小说写得过于熟练,设计感太强了,这样反而伤害了小说文本,我倒希望作者能野蛮地生长出来,要有冒犯、挑战、破坏,而不是步步为营。要知道人物与人设有本质的区别,人物是有生命的,人设是设计出来的,没有生命。小说不等于故事,小说也不等于脚本。”何平先生希望写作者更具有冒犯性、破坏性,这样才能让小说文本更跳跃、更惊喜。
“想成为一个作家,我们就一定要汲取优秀汉语小说、世界经典小说的营养,并且要不断地写、勇敢地写。千万不能因为这次活动而失去写小说的信心,我们不是在进行小说批评,而是在进行小说建设,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建设,我们能像何平老师说得那样野蛮地生长,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说沙龙的主持人庞余亮先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