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陈 华
2018年高考成绩早已揭晓,兴化中学吴恒同学以415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潘遇安同学以413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如此骄人的成绩,令无数的学生与家长羡慕不已。在这成绩的背后,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秘诀”?日前,记者在兴化中学见到了这两位优秀学子。他们都戴着眼镜,与人交流时都会腼腆一笑,活脱脱邻家男孩的模样。
吴恒:
“兴趣+方法≈事半功倍”
“兴趣与方法,是做好一件事的两个必要条件,对于某件事拥有浓厚的兴趣和恰当的方法,那么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眼神笃定的吴恒谈起自己的学习经验,首先说出了这句话。
2001年出生的吴恒,从小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开始看初中的数学书,而到初三时已经开始自学高中数学。虽然刚进入兴化中学的吴恒综合成绩不是很出挑,但当他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兴趣班”选拔时,就考了全校第二名,这也让老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在今年的高考中,吴恒的数学取得了193分的好成绩。
吴恒爱数学,也愿意在数学上花时间,在他眼中,数学作为一门最基本的科学,有一种严谨之美。每次老师布置的题目,吴恒都能提前完成,甚至会主动找老师要求增加题目。他学习很有钻劲,会思考,分析题目条理清晰,非常善于总结。他喜欢坐在书桌前做题,沉浸在奇妙的数学世界里,时而因题欣喜,时而因题冥思。“学数学,题目要专研,吃透题目是关键,不能一碰到不会的就翻答案。我感觉做数学题可以做一些略高于考试难度的题目,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吴恒告诉记者,他喜欢研究数学题,为了研究透一道数学题,他曾经花过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
吴恒认为学习理科要理解,文科主要靠积累。除了数学,他还喜欢看书,无论是闲暇还是忙碌,他总喜欢拿起一本书,有时候是世界名著,有时候是科幻小说。问及看过哪些书,吴恒一下子说出了很多书名,比如《猎人笔记》《朱自清散文选》《朱国平散文选》《华盛顿传》《莎士比亚全集》《亚历山大传》《三体》……五花八门,什么类型的都有。“看书可以开拓我的视野,收获之前不曾拥有的知识。”吴恒笑着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当你的才华还不足以支撑起你的梦想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潘遇安:
“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基石”
关于自己的学习,潘遇安表示并没有什么太好的经验,他觉得自己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让我说学习经验的话,我认为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基石,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那一定做不成事。”潘遇安说,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不畏惧、不放弃。
潘遇安告诉记者,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他的英语只考了87分,当时看到分数的时候,他的心里是很紧张的,那几天感觉做英语的时候没有一处地方是顺利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很不好,必须尽快调整,不然肯定影响高考。”潘遇安说。为了调整状态,潘遇安除了做好自我心理疏导外,并没有急着练习更多的英语题目,而是放松心态,在烦躁的时候戴上耳机,听两首轻松的音乐,不疾不徐地慢慢调整。高考中,他的英语得了111分,这让他很满意。
与吴恒不同的是,潘遇安从小喜欢打乒乓球。潘遇安告诉记者,他自小学习打乒乓球,从小学一直学到初二,到初三课程紧张了才不得不慢慢放下乒乓球。如今高考结束,他又拾起了儿时的乐趣,几乎每天都要拿上球拍过几把“球瘾”。在潘遇安看来,乒乓球与篮球、足球不一样,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其中还有人生。
“打乒乓球需要耐力,需要灵活性,还需要眼力和判断力,有时候一拍下去,便已成定局。而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不容忽视。”潘遇安告诉记者,在他心目中,“乒乓”精神就是耐力、眼力、判断力和灵活性的综合。乒乓球场上,潘遇安“快准狠”,学习道路上,他同样能抓住时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也不例外,我凭借着心中的‘乒乓’精神,果断作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潘遇安说。为此,他讲述了自己高二时候遇到的一件事。
高二的时候,潘遇安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辅导,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家里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学习数学竞赛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但是,他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只要自己合理分配时间,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家还是相对民主的,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选择了相信我。”潘遇安告诉记者。当然在之后的学习中,潘遇安也没有让父母失望。
学校:
“悉心谋划,为学生成才搭建平台”
“高中三年如白驹过隙,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经以为会渐渐模糊的一些事,却在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吴恒说。在吴恒和潘遇安两人的心里,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要感谢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外,更要感谢老师和学校。
吴恒告诉记者,高一时,他对数学竞赛无比狂热却找不到方向,是成开华老师的悉心指导为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高二时,他因竞赛成绩不及心理预期而有些懈怠,一度痴迷上科幻小说,是班主任朱祥国老师的当头棒喝让他拨“乱”反“正”,继而取得小高考4A的成绩;通过数学竞赛顺利进入省队后,是顾校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他前往南京、上海高校遍访教授名师,在2017年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冬令营决赛中斩获一等奖,同时获北京大学本一线录取最优惠政策;数学竞赛结束后,是学校组织了多位老师帮他进行高考科目的辅导,为最后高考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高三(17)班班主任朱祥国老师告诉记者,在带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并适时提出建议。“比如我们班的单子雨同学,前期也参加了数学物理竞赛辅导,经过一学期的适应,他觉得自己可能不太适应,于是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我。”朱祥国说,他们耐心分析,告诉单子雨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的,指导他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在今年的高考中,单子雨取得了402分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在兴化中学,每年高二升高三暑假期间,学校都会对各班学生开展周密的调研,分析高一以来历次重要考试的数据,并结合近几年高考指标及学校实际录取情况,确定好新高考指标,让广大高三老师明确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备考过程中,校长室提出了“科学备考”的指导思想,其中的核心就是狠抓集体备课教研。每个备课组在开学之前就对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作业训练、阅读材料等进行了统筹规划、任务分解。开学后,每一周每一门学科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半天时间,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蹲点各备课组,现场指导、观摩;各备课组所有老师轮流上课,然后由召集人组织评课,由组长部署相关工作,再由作业命题者对上周训练分析总结,对本周或下周的作业等进行讨论。“正是抓住了集体备课、互听互评这个环节,才使得学校教研气氛浓郁,办公室、教研组充满学术气息。无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在每周的互听互评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科学备考的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精细管理。在高三教学中,学校组织老师对部分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强化辅导。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语文阅读少、底子薄、素养差的特点,学校狠抓双语阅读,明确阅读时序、内容要点,各备课组制定阅读要求细则。同时,学校定期分析教与学的整体情况,对考试成绩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教学情况,针对性地进行阶段调整。另外,大型考试(如期中、期末)邀请家长参与监考,近距离体会孩子的成长过程。“从贯彻四大工程、做实十项具体工作,到推进课堂规范‘6+5’、加强高三复习管理与服务,再到加强年级学科教研组建设,各项工作的目标就是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同学们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帮助他们成才。”兴化中学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