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田埂
□陈明干
里下河平原,河网密布,使得这里的土地形成了无数大小不一的圩口田。每个圩口田的周边,是乡民用泥土堆垒的一条又宽又高的圩堤。这圩堤内的田地里,便有一条条数不尽的田埂。
在生产队,做事讲究轰轰烈烈、搞均等化。做田埂也一样,稻子收割完毕、种麦之前,生产队会组织全体男女劳动力,开挖渠道、新做田埂。每个圩口田里,都会交叉分布着几条又深又直的灌溉渠,这对农田及时上水抗旱或排涝降渍作用明显。渠道两边,都是按四亩田或五亩田的标准新做一条田埂。纵横交错的渠道、笔直如线的田埂,以及面积均等的田块……每一框圩田,就是一张标准的田字形格稿纸。
分田到户,打破了均等。各户的责任田都以人口和劳力分配,户与户之间的面积不尽相同,存在多与少的差别,原来生产队留下来的四亩田或五亩田的标准田块无法适配各家各户所分面积。这样,就必须破除原来的田埂,以各家责任田面积为标准,重做田埂。
在生产队,往往是两个人合做一条田埂,以所做田埂的长度获取工分报酬。做田埂的时候,按设定的规划位置,先用两根秧绳并排拉成直线,两线中间留有1.5尺的距离,两个人分别站在秧绳的两侧,从田的一端开始挖土,所挖土块全部放在两线之间的空档里。两个人一路后退地挖着土,一条直直的田埂也同时跟随他们向前延伸……
刚分田到户的那一两年,最急迫、也最重要的事儿便是破除旧田埂、开挖新田埂了。十亩八亩甚至十多亩的人家需要新做田埂,三亩两亩甚至几分地的人家也要新做田埂。责任田,就是通过每一条田埂确定下来的。没有田埂,含糊不清,哪有什么责任?
责任田,也通常是四至五亩一块田造一条田埂。如果碰巧,自己分得的田块正好是五亩,那就利用原先生产队留下的田埂,再加土整修一下。大多数人家是要根据自己所分责任田的面积重新做田埂的。
如果一块圩口田里自己分到了七八亩的田,那最好在这中间自己再新做一块田埂,将田由大化小,便于生产管理。必须做的,是户与户的责任田之间的那一条田埂。
这条田埂是界线,须由两家共同见证、共同做成。两户人家选定一个时间,一同来到农田两端的界桩位置,商量好田埂的宽度后,以界桩为中心,将两根秧绳并排拉直,然后,各自站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用大锹开挖起来。两户人家一边挖土,一边说笑,其间互递香烟,话长里短。村庄居住,这两户人家也许不是邻居,但这田靠在了一起,便是邻居。“邻居好,赛金宝”,这田虽然分了,但田里的作物,以后离不开两户人家的相互照应。
第一层土块放好了,两户人家又拿起洋铲,填碎土、拍埂坎、夯埂面,将田埂做得结结实实、平整光滑。这田埂做得不实,以后挑秧挑把怎在上面行走呢?
责任田里的田埂,再也不像生产队里的田埂杂草丛生了。庄户人将田埂视为自己的脸面,狭窄一点的,一有空便去除草,不留一点草丝。较宽的田埂,秋天可在两边栽上油菜,或点上蚕豆;夏天又可塍下黄豆、绿豆……这田埂上的“副业”,是够一家人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