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我与兴化中医有段缘

2018-09-03 09:09:03 兴化日报(数字报)

■/单健民

一九五七年七月的一天,我刚结束一次教学任务准备返校时,接到校务处通知,要我于七月二十六日去兴化参加“江苏省中医学校第64期针灸学习班”的教学工作。第二天到兴化,首先去县卫生科报到,一看,教学组同志已先我到达。他们是中药教研组的姚石安,《江苏中医》编辑部的缪正来,针灸教研组的夏治平、袁九稜。姚石安同志任組长,他告诉我:这次兴化办班,学校领导很重视,教务科对教学人员也作了调整。这期学员不同以往,除了兴化县的48名医务人员外,还有南京军区卫生部委培的15名军医和苏北师范的校医。我们这次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由崑校长要求我们全力以赴,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务处意见:“这次《针灸治疗学》由你主讲。这门课面广量大,你多辛苦一点。”我乐意地接受了。

这次针灸学习班,兴化县卫生科十分重视。孙凌山同志驻班办公,并抽调永合区卫生所柳逢春等同志专门负责学习班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教学安排、实习门诊开办等事宜。与此同时,南京军区卫生部的十几名军医,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给全班也带来了很好的影响。所有这些,保证了教学、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按期完成了教学任务。结业考试,均取得了良好成绩,颁发了结业证书。

短短的一个月的教学生活,兴化同志的热情好客,办事认真,热爱中医事业,注意人才培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昭阳镇,繁华市景中树立着几座古色古香的过街牌坊,彰显水乡古镇风韵,使我流连忘返。

 六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但兴化“江苏省中医学校第64期针灸学习班”的人和事却历历在目,皆所萦念。

链接:

单健民,1934年9月生,江苏阜宁县人。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研究员、教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导师。曾工作于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盐城市中医研究所、阜宁县中医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中国医学源流辑要》《盐城中医人物志》《单健民医案》《古今医家翰墨》等。乃父单柏图为一代名医,对其耳提面命,严加熏陶,15岁即随父临诊。年方弱冠,又受教于叶橘泉先生。1956年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第二期师资班(南京中医学院前身),毕业后留南京中医学院任教。金石、书画鉴赏造诣亦深。擅行、草书,尤以金、甲骨文见长,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意林·唐子》云:“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其累学之功固属后学楷模,而“功在不舍”之顽强毅力,尤为令人钦佩。

江苏省中医学校64期针灸学习班第二组师生合影1957.8.1于兴化

江苏省中医学校64期针灸学习班结业师生合影1957.8于兴化(二排左起第五人为单健民)

单健民同志:我处决定派你去兴化县参加针灸学习班教学工作,教学组定于七月廿四日出发。希你接信后,直接去兴化县,要于七月廿六日前到达该县为荷。特此函告。此致敬礼。七月廿三日(江苏省中医学校教导处章)

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