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矣
■/孙金星
宋玉《九辩》曰:“悲哉秋之为气也!”逝者如斯,夏蔷归尘,益增摇落之愁。“秋花惨淡秋草黄”,秋早已立,暑亦已处,白露倏忽,秋分至矣。
“绿屏无睡秋分簟,红叶伤心月午楼。”韩偓在《拥鼻》一诗中,“秋分”一词委婉蕴藉地表现出自己的伤心愁绪。然而,这实在是文人骚客“缘情体物”的结果。“秋分”一词出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秋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亦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时至秋分,天高云淡。白天往往风和日丽,正如《礼记·月令》所云,“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所谓“雷收声,水始涸”,正指这段时间相较于夏季的降水的显著减少。因此,在正午时太阳仍能带来较热的感觉,但早晚则足以愁煞未防风保暖的人们了,昼夜温度的极差可达十多摄氏度。因此一定要注意,防止受凉。
正如上段所言,秋分伴随着较少的降水。因而,人们很容易为秋燥所伤。所以,秋分节气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例如海米炝竹笋,菊花粥,甘蔗粥等,是补脾消食,清热生津的好食物。另外,“秋天到,南瓜俏”,南瓜中含有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多糖、氨基酸、活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生长周期长的南瓜,含淀粉较多,适合蒸着吃或做成各种南瓜糕点;而淀粉较少的南瓜适合做菜。一般红皮和黄皮的较适合蒸,青皮的适合炒。
秋高气爽,去户外一览秋景自然是人们希望做的事情了,例如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练五禽戏、打太极拳、练健身操。同时,可配合“静功”,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此一来,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分亦是一些疾病发作的高峰期。首先,缘于上文所提的秋燥,支气管炎及哮喘是易得、易发作的疾病。其次,肠胃疾病也会频发。这里一般有两种,一是贪吃而造成的腹泻等,毕竟常言道秋瓜坏肚。另一便是旧病复发,如老胃病,在肃杀的秋气中再次发作。最后是心脑血管疾病,尤见于中老年人,早晚低温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一定要格外注意,特别是已有三高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