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海公司参与制定 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技术不断创新 产品全国领先
兴海公司参与制定 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日前,国家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所所长赵辉率专家组,来到位于戴南镇的江苏兴海特钢有限公司,现场考察研究拟立项制定的核用镍基焊丝国家标准事宜。
在这之前,由中国钢铁协会提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东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兴海特钢公司、江苏金桥公司、国家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制定的《焊接用不锈钢丝》国家行业标准,已由国家工信部于2016年10月22日发布,2017年4月1日批准实施;由江苏兴海特钢公司参与制定的《焊接用不锈钢盘条》国家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17年5月31日发布,于2018年2月1日实施。
两个已经批准实施的国家标准,一个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为什么要让兴海公司这个地方企业参与?赵辉的回答很简单:一是企业的产品在同行业处于全国领军地位;二是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有创新的成果。“两个已批准实施的标准,将取代2005年制定的《焊接用不锈钢丝》标准和2006年制定的《焊接用不锈钢盘条》标准。”赵辉说。
兴海公司年生产不锈钢焊丝3万吨,是该产品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建设、高铁、海洋工程、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相关行业,部分产品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不锈钢行业名牌产品”等称号,硬件和软件均具备了参与起草“国标”的资格条件。
兴海公司董事长刘庄明说,参与两项“国标”制定的过程,是不断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自我否定的过程。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公司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微电脑控制氢退流水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际标准。
兴海公司何以能够如期完成两项“国标”的任务?刘庄明表示,这得益于公司拥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撑。为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兴海公司建成了省级技术中心,并以每年销售收入的3.3%用于年度研发经费。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高端新型材料,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4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他们还与国家不锈钢质检中心共建了企业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在此“领衔主演”,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江苏“双创”人才陆善平多次参与调研,对“国标”的制定提出指导性意见。
目前,该公司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129人、研发人员44人,聘用或柔性引进高级人才16人,现有中高级职称38人、博士5人、硕士3人。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立项2个、省科技计划立项3个、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4个,获授权专利39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有14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
(计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