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水的文字写就时光之书 ——《那时,月夜如昼》简评

□魏 斌
里下河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刘仁前最新散文精选集《那时,月夜如昼》,是一部用如水的文字写就的时光之书。整部作品文字有如水洗过一般,干净、灵动。不止于此,作家笔底时光在穿梭,情感在流淌,一切的美好都浸润在如水的时光里。
全书分为五辑,其中《那时,月夜如昼》《风生水起》《流动的日子》三辑,追怀过去的幸福时光,袒露最真挚的亲情与友情,还有最让人留恋的舌尖上的儿时美味。以鲜活可感的实体与具象铺叙里下河乡村的风俗与风物,读来如同跟随作者的笔触打开了一幅幅明媚的里下河风俗画卷。字里行间饱含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情和那份萦绕不去的往日情怀,流露出一种人皆有之的共同情感体验。正如著名作家陈建功先生所言,“刘仁前笔下静静地流淌而出的,大抵是乡情。如梦如幻,如丝如缕。”无论状物还是写人,作者皆别有怀抱,无一篇没有寄寓,或寄情、或蕴理、或寓识,不过更多的还是寄寓了人情人性的美善。所写的事与物都是浸润了浓情厚意的事与物,是情化了的、有着独特心灵光色的事与物。正因为如此,那些陈年旧事才会历久弥新,才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见到了阿诗玛》《家的感觉在洛城》二辑,记叙了作者近年来的游历,前者着重呈现中国气度的山河日落,后者集中展现国外的异质之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作者在记叙中均保持着一份沉静与从容,有种在大地上诗意行走的浪漫情怀。虽是记叙了作者的游踪,然而更多地将“游”的理念定位于主体的生命思考,流淌着淡淡的文化乡愁和生命终将归于何处的询问。作者所抒发的,均是创作主体于既往的人生经历中所形成的文化特质在异乡文化与水乡文化碰撞时的种种感喟与发现。全书叙说亲切自然,全然是一副良朋话旧、交根交底的语调,作者对从前人、事、物的无限怀念和恋慕之情也寄寓其间。
毫无疑问,本书不仅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有利于阅读者提升其文学鉴赏水平,更适合广大中小学及中小学生进行语文训练、作文写作之需。出版社在这方面十分有心,由语文教学专家,围绕作品内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简明实用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包括精彩文段、问题要点和参考答案等,精彩文段是选作品中一部分优秀内容进行阅读学习;问题要点是对作品进行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参考答案其实是专家学者对作品内容及思想的精到点评。本书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自读课本,同时也适合文学爱好者的自学之用,是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和写作成绩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