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为何读·怎么读·读什么 ——与女儿聊《阅读的力量》

2018-09-28 09:15:40 兴化日报(数字报)

□潘  健

前几天参加一个读书活动,大家坐在一起聊生命中的一本好书。书与人之间的微妙情分在会议室里荡漾。阅读是私人化的行为,人与书的相遇需要缘分。娱乐至死的年代,阅读已是稀缺之事。想到日本明治大学斋藤孝教授的《阅读的力量》,这本关于阅读的书很全面,值得一读。

为何读?

读书可以“塑造自我”是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包容那些相互矛盾且错综复杂的事物,心胸宽广地理解它们的存在。我们靠读书培养起来的,就是这种与复杂的事物共存的能力。如果人的自我里面仅仅有自己,那么这种自我就很容易崩溃。”

打开一本本书,等于打开一扇扇窗,你就从眼前这个狭小的世界迈进了丰富广阔的境地。你会遇到书中的人物,聆听他们说,然后与自己对话。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对话中,自己就这样被丰富起来,被造就起来。

作者提到“经验的确认”一说,也就是说读书容易与自我产生共鸣。阅读别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反刍自己的人生。作家笔下的故事都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思想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的。

孩子,你六年级时读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是不是觉得主人公金铃的生活就是自己正在经历的?她的欢笑就成了你的欢笑,她的苦恼也就成了你的苦恼——在这样互相重叠互相影响的关系中,读者就在建构自己的经验。换句话说,自己的人生经验在不断地深化。

这是奇妙的体验,也是读书带来的享受。在反刍的过程中,你还会不断地被唤醒被激发被鼓舞——特别是在自己人生困难的时期,“通过与跟自己拥有同样经验、同样思想的作者相遇,不光是得到某种认可,还能读到比自己更为艰辛的人生经历,为此,读者便有了冷静地凝视自我的能力。”斋藤孝的这段话说得真好。

读书,可以将自己带入更大的人生体验之中。你在凝视自我中,会不断地问自己会怎样做——这将获得生存的勇气。从这层意义上讲,阅读就是内心的光束。

比如,我推荐给你的那本书——美国作家维赛尔的《夜》,让人在倍感凄凉的同时,又获得生存的信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赛尔全家被押送到集中营,备受纳粹分子摧残。父亲、母亲、妹妹被迫害致死,他目睹了人性的残暴与荒凉。使他坚持活下来的,就是心中残存的一丝信念。阅读这样的故事,不只是寻求内心的安慰,而是获得非凡的人生体验,升华为深刻的内省。

怎么读?

必须承认,读书各有各的法子。如果只是为了娱乐目的,贪图读书带来的一时快感,那书籍的力量真的很有限。

书的第二章讲读书的技巧,作者认为“读书是一种体育运动”,需要全身心的运动。里面有些观点,还是不错的。作者首先强调了朗读的力量,他认为朗读能激活人想象力。不仅能认真听别人朗读,还要自己发声去朗读。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和你一直读绘本——正是用朗读的形式让童年的你对书产生兴趣。同时,听小朋友朗读也能判断他阅读水平达到哪一个层次。语感比较好的都能读得流利、顺畅,对文本的理解力比较强。否则,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则未能理解文本的含义……

其次,作者还提倡“边画线边阅读”。这样的目的是促进读者主动地参与其中——每一处画线,其实都体现了你的价值观。现在你的阅读,我都叮嘱你要划线——那些触动你的语句,包括优美的,有意思的,意想不到的——都是击中内心的句子。划下来,这才属于你自己。在画的过程中,你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是这一句?

在这一章节中,还有一些读书的法子值得借鉴。如巧用三色圆珠笔画线,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宜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这里,作者称为大脑的“换档速度”——每个人阅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些书适合浏览,有些书只适合慢读。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广泛的阅读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广泛,才有可能深入;还有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尝试写作——这样的目的其实就是真正将书读进去,让你在某个时候不知不觉中脱口运用。

如果说书中尚有不足的话,就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功能尚未分清,作者似乎一味强调“书面语言”,而忽略了“口头语言”存在的现实因素。成语的运用也应该有度——多用成语,未必能提高语言品位。

读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选书的标准——“伴随一定紧张感和有嚼头的阅读”。精选的标准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可读性,第二是不算太难但必须有嚼头,第三是读后必须内心有种充实感。在最后的目录里,他精选了100册图书,从不同方面作了推荐。现在,你步入中学,读书的时间骤然减少,所以我们要读经典的书。

什么是经典?经典作品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你每一次亲近它,都能从中感受到博大与恒久。什么是我生命中经典的书?教育学类,如《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目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文学类,如《百年孤独》《1984》等;人文社科类,如《论语》《给青年诗人的信》等等。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不会昙花一现,反而因为时间的积淀而历久弥新,给人以启示与力量。

我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希望我的阅读能对你施加影响,尽管你当下阅读的时间太少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在接受《南方周末》访谈时,回答她的阅读受谁的影响较大——“我父母是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很早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只靠吃饭活着,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可以滋养我们。最早也有被逼迫的成分,父母给我开书单,这个假期必须读完。但慢慢地习惯也就养成了。”

她接着说——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或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

聪明也好,糊涂也罢,重要的是读书的确能启人心智,使人内心敞亮。

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