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挖猪灰

2018-10-19 09:39:29 兴化日报(数字报)

□陈明干

乡民种田,勤劳而精明。他们除了把人粪毫不浪费地施到田地外,还会将猪厩肥挑到田里,作为农作物的基肥。许是老虎灶里烧出的草灰常常倒进猪圈内的缘故,乡民将猪厩肥称之为“猪灰”。

乡民有养猪的习惯,几乎每家都养着一两头肉猪。那时养猪,有诸多好处。一是全家平时的泔水可以利用起来,倒给猪吃;二是养猪的饲料易得,可以是碾米时获得的稻糠,也可以是田间铲回来的青草;三是到了年底,将卖了大猪的钱用来给孩子买衣服或购置年货。养猪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猪灰挑给生产队还可以获得一笔收入。

乡民的猪窝都和粪坑紧邻,一般建在屋子的山墙旁,或是屋后的小河边。猪窝分为猪舍和猪圈。猪圈是敞开式的,像住房的院子,有用土墼或砖块砌成,也有用栏栅围成的。猪舍是个小房子,矮小,可以遮风挡雨,冬天暖和。白天,猪儿在猪圈里吃喝撒拉,睡觉时则回到猪舍里。猪儿吃食多,拉得也多,尿得也多。乡民拾来的青草、拉回来的稻稳子,以及平时扫起来的垃圾,全都倒进这猪圈里,连同猪粪、猪尿混在一起发酵后,便成了庄稼很好的有机肥。

经过一冬一春的储蓄,到了四月份,几乎所有的猪圈里都存满了猪厩肥。这个时候,生产队长就组织劳力挖猪灰。

挖猪灰,与挑粪一样,一家一户地依次清理。挖猪灰的工具有灰叉、粪桶和笆斗。灰叉有四个铁长齿,有点像人的手掌,一叉挖下去,端起来的是满满一叉猪灰。挖猪灰、挖泥渣,这灰叉最适用。用灰叉将猪灰挖起,装入粪桶;粪桶满了,给户主一根筹,然后将粪桶里的猪灰倒进笆斗。三粪桶后,笆斗也满了,挖猪灰的、扛笆斗的,奋力将笆斗掇起(抬的意思),架在扛笆斗人的肩上。扛笆斗的弯着腰,蹬蹬蹬地快步走向河边的农船,将一笆斗猪灰倒进船舱里。

一根筹的猪灰二角钱,挖一次猪灰也有30多桶。一年挖两到三次,年终分配时,每家也有十多元进账。那时,这可是一笔轻巧而又不小的收入。

通常,在猪圈里挖猪灰的是两个妇女,一人一把灰叉同时挖;扛笆斗的,是力气较大的两三个劳力。起个大早,再抓紧干,一个上午可装满一大船舱的猪灰。吃过午饭,将满船的猪灰撑到三里外的圩田,堆积在田头上,用淤泥封好,避免肥气挥发,待到麦子收割后,再挑到麦茬田里。

四月里的农活不是太忙,挖猪灰的人也不是太紧张。最烦人的,是六月里“四夏”大忙期间挖猪灰。

麦子收割后要栽秧,栽秧之前必先将基肥挑到田地里。此时,各家各户的猪圈里又积聚了不少猪灰。天气炎热,加之进入梅雨季节,时常下雨。雨一下,这猪圈里又湿又臭。挖猪灰的人哪里顾得了这些,女人弯着腰,在闷热的猪圈里手脚不停地挖,不一会便衣衫湿透;扛笆斗的,那潮湿的猪灰常常有又黑又臭的液体从笆斗缝里渗出来,从男人的肩膀自上而下地流淌……

船舱里装满了猪灰,男人女人的身上也浸染了猪屎的味道。顾不得太阳的热辣,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将船撑往庄后的田头。这一次,他们直接将船舱里的猪灰用担兜挑送到麦茬田里。一担担猪灰均匀地分布在田间,拖拉机耕翻后,水一上,便可栽秧了。

一年里,最后一次挖猪灰是在秋播的时候。与“四夏”大忙时一样,稻子割完后,田野里尽是大片的稻畈子田,机器等着耕地,麦子等着播种。“千层万层,不如脚底一层”,只有播种前在地里施足了基肥,长出来的麦子才健壮。于是,一大早,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腾的时候,村庄巷子里就响起了乡民扛猪灰的脚步声。“蹬蹬蹬、蹬蹬蹬”,这声音,显得那么的匆忙。

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