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嘴精灵”丝光椋鸟

□沈海波
夜里南风透过纱窗伴随着窗边的那株白玉兰的香气一阵阵飘进屋子里,满室清微。一觉醒来时阳光早已明媚。匆匆洗漱,拎起拍鸟的装备,开车去徐马荒寻找新的鸟种。
徐马荒的东边有一片洼地,大概是前阵子圩堤开闸,水漫了上来,低处只有树干露在外面,稍高一些地方,菜地的豇豆架子,泥土垒砌的田坎露出水面,到处是密不透风的芦苇,夹杂一些意杨、柳树,零星的香樟树在田埂上格外夺目。水草滩涂有黑水鸡、小??在游来游去,偶尔会有野鸭的“嘎嘎”声,草滩清浅,白鹭点点,忽然飞起,舞姿翩跹。那体型巨大的苍鹭缓慢盘旋,发出嘶哑苍老的鸣声。
忽然,一群叫声清脆、甜亮的小鸟落在柳树上,它们有着朱红色嘴巴、橙色的脚爪、丝光白色的头羽,还有金属光泽的黑色翅膀,在绿色的柳枝上跳跃顾盼。
是丝光椋鸟!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丝光椋鸟,如此一大群的丝光椋鸟还是第一次见到,足足有百余只。
第一次见到这种鸟时,你会惊讶于它们精灵的气质,动人的歌声。忽然惊飞,所有的丝光椋鸟在天空集群翻飞,好像一个整体,方向变换,上百只鸟儿的翅膀反射着夕阳温暖的光泽,在淡蓝的天空里更显明亮。湿地边的芦苇,在阳光的印照下青翠青翠的,倒映在水面非常养眼。
丝光椋鸟(“椋”念liáng)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俗名牛屎八哥、丝毛椋鸟,英文名直译为红嘴椋鸟。原为中国特有的物种,近几年在越南也有发现。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以及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雀形目,椋鸟科。雄鸟头、颈丝光白色,背深灰色,嘴朱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喜欢成群活动。雄鸟白头红嘴(头部羽毛呈披散的矛状)的特征非常容易辨识,雌鸟和亚成鸟的头部灰色,翅膀黑色。
椋鸟是个大家族,有星椋鸟、灰椋鸟和丝光椋鸟等,有些椋鸟在兴化已成为留鸟。百科记载:丝光椋鸟,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北部地区主要为夏候鸟。而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为冬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开始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于8-9月份即开始集群南迁,迁徙时常集成大群,然而这种说法还需要进一步考证。近年来,兴化地区的生态保护成效斐然,原本不常见的迁徙鸟类,在兴化经常被发现。
鸟的迁徙和人类的迁徙有些相仿,有句老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加,人类为了忙碌自己的生活而东奔西走,地球早已不再广阔无垠,而是一个村“地球村”。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不止于吃穿需求,更多的是关注周边的生活环境,在追求高品质生活所需的同时,无意间也对鸟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了改善。过去在兴化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见得到它,现在却不一样,丝光椋鸟算得上是兴化当地的留鸟。
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有的鸟贩子还将丝光椋鸟染色成橙红色出售。这些美丽无辜的候鸟带着满腹的憧憬,从遥远之地落入魔掌!捕鸟者的违法成本为零.,再加上职能部门人手有限,天高皇帝远,捕鸟者落入法网的机率很小,丝光椋鸟因此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
丝光椋鸟喜欢吃樟树的籽,因此香樟树成为“招鸟树”,不少香樟树下路面布满了黑色污渍。而这些吃香樟果的鸟儿,大多是灰椋鸟和丝光椋鸟。兴化许多路段种植了樟树,这才吸引了这群“馋嘴”的鸟儿来觅食。丝光椋鸟虽非珍贵鸟种,但它的色彩、姿态、习性却给人以力量感,愉悦感和萌萌感。故而,我们应该加倍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