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一首诗对另一首诗的致敬

2018-10-19 09:39:30 兴化日报(数字报)

□王慧骐

金倜的这本《倾诉》放在我书橱里有些年头了。我会时常拿出来翻翻。那里面有不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诗。都说十年磨一剑,金倜是写了20年才选出这么一本100多首的诗集。绝不滥竽充数,他熬制的是一壶浓缩咖啡。如今所言工匠精神,在金倜这儿似乎早就有了。

我今天又一次翻读,牵动我目光的,是这本诗集最后的压轴篇。题目叫《爱就是你》,是诗人为他彼时刚出生的女儿写就的一组散文诗短章。从诗中我们了解到他女儿的出生日期:1991年3月4日,还知道了这个可爱的女孩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金旸。旸是正在升起的太阳,父亲的期冀可谓一目了然。在这首分为五个自然段落的散文诗中,诗人以泰戈尔一般博爱和唯美的笔调,写出了对这个和春天一道莅临的新生命的欢欣与赞美:“你花一般地来了,你就是我们应约而来的希望。/岁月作证,明月作证,我们苦苦等待的就是你呀。/一首无声的情诗,在沉默了十个月之后,终于从你两瓣香唇之间清丽地唱了出来,那么惊魂,那么悦耳。”初为人父的喜悦和激动无法抑制也毫不掩饰地向世人倾诉,他就是要告诉这个世界,从今天开始,“我第一次伸出父亲的手臂,拥抱你幼小的生命”“我为树林歌唱也为你歌唱,我为命运梦想也为你梦想”。女儿“嘹亮的婴啼”“娇憨的面容”“金色莲花”的身躯……所有这些久盼而至的关于生命和创造的神奇,都令踏入“为人父之旅”的诗人“一直在流泪”,并进而升腾起强烈且神圣的使命意识——“毫不犹豫地吹灭所有的烛光和烛光带来的幻想”,心甘寂寞地“守护女儿的每一个梦乡”。

毫无疑问,这首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诗,是对一个特定的幸福时刻所引发的心灵震荡,给出的一组细腻而动情的描摹。而题材本身恰恰又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或有所领悟的,这就使它有了不因岁月而褪色的审美价值。

重读并体会金倜的这篇旧作,起因是不久前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读到了一首题为《父亲》的诗(系组诗《成为母亲》中的一首),而诗的作者正是金倜笔下那个有着“天籁之音”“花一般地来了”的女孩金旸。26年后的一天,她把生命的接力棒庄严地递给了又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承袭了父亲温和善感而又宽厚坚韧的性格因子,她以一首似乎更深沉也更具质感的《父亲》,回报为她“歌唱和梦想”了大半辈子的诗人父亲。26岁的金旸在初为人母后,写下了这样令我难忘的诗行:“凌晨四点多,/他通知远在上海的女婿回来,/然后下楼,启动了汽车/载我去医院待产,/同时没有忘记打开车载CD,/牵住我的手。//我的阵痛过程反复播放着那首关于草原的歌//他逗我儿子发笑的样子/让我差点忘记这个男人/曾经如何努力地逗我发笑/也许我就住在他的幽默里面,/他的豁达和仁爱里面,/他静悄悄地把整个深邃的男人世界/展现给我//他亦步亦趋黏着襁褓中的孩子,/期待他长大,/这样他就终于有了/一个可爱忠实的朋友。/这种种的努力促使他迅速老去。”

较之父亲当年纯净而柔美的歌吟,金旸的诗里糅进了26年里父亲对她的那份独特而厚重的爱,写法上她并未采用铺排式的抒情,也没有絮絮叨叨地罗列父亲的一二三四,她以电影蒙太奇的镜头拉近和切换,不断变幻着她所力图予以表现的时空,跳跃着放映她要讲述的叙事画面。每一个镜头和她旁白式的阐释里尽是对父亲浓浓的情愫在流动。金旸的笔下,这是一个专属于她的父亲,同时也是和天底下的父亲别无二致的父亲——她以“亦步亦趋”“黏”这样的字眼准确而生动地刻画了父亲与孙辈的“隔代亲”。全诗的最后一句:“这种种的努力促使他迅速老去”,则写出了女儿心中的万般不舍,让人在慨叹岁月之余,更多地感受到一种父爱如山的真实与凝重。

一首诗对另一首诗的致敬,其间走过了26个春秋,而这相互的应和,实现了生命意义的完美延续与交接,同时也是两代诗人精神互动与勾连的最好印证。

4636